程新兵
小时候在村里看杂技表演,我最喜欢的,也最让我揪心的项目是走钢丝表演,总觉得既危险又神奇。空旷的道场上,只见一根细长的钢丝绳索高悬在半空中,杂技演员两手横卧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小心翼翼地交替挪动着脚步,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全凭杂技演员高超的技艺,围观的群众屏住呼吸,走钢丝的人我想也会紧张,要不额头上怎么会有汗珠滴落。
走钢丝,是我国传统杂技中的一个项目,渊源于古代宫廷百戏的走索,亦称“绳技”“舞解”“高桓之戏”。东汉时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他所著的《西京赋》中就有“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之语,描述了两位艺人在高索上相逢的情景。可见在我国的汉代就已经有了走钢丝这种表演形式了。《晋书·乐志》《东京梦华录》《清文献通考》等文献典籍中均有记载,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对走钢丝的描述最为详尽的还当属唐代封演所撰的《封氏闻见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御楼设绳妓。若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鹿卢以系之。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之直如弦。然后妓女以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而従容俯仰者。或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或蹋高蹈,顶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注,曾无蹉跌。皆应严鼓之节,真奇观也。”无不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的感觉。
走钢丝,危险重重,技巧性高,难在平衡,关键在平衡,稍有不慎便会表演失败。我见过走钢丝的人,大多能顺利完成从起点到终点的表演,但偶尔也碰到过走钢丝的人从钢丝上跌落下来的场景,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让我至今难忘。于是,生活中人们习惯把“走钢丝”比喻一个人善于利用各种力量之间的矛盾来保持平衡,保护自己。因为人一旦走钢丝失去平衡了,必然失败,会摔伤甚至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虽然走钢丝惊险、刺激,但深受人们喜爱,流传至今。
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儿时看走钢丝的人,长大后自己也成了走钢丝的人,只不过走的钢丝和表演的形式不一样。其实,生活中走钢丝的事例还真不少,比如婚姻像走钢丝,重要的是夫妻要学着掌握平衡;调解像走钢丝,要掌握矛盾双方的平衡;创业像走钢丝,要掌握发展与守业之间的平衡……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走钢丝的表演?要学会及时刹车,保持足够的警觉。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亦没有大路宽阔的人生,相反走钢丝的境遇时常遇见。学习、生活、工作,一直是一个人的人生大舞台,一个人在钢丝绳上独自走来走去,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最后都在经历中得到蜕变、升华。人生就是这么奇妙,有时看似在局外,与自己无关,但幡然醒悟时,自己早已是局中人,就像这些走钢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