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3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偶”遇非遗感受传统艺术魅力

    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非遗文化犹如散落其中的璀璨珍珠,承载着绚烂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凝聚着万千先辈的智慧结晶。为了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近日,南安市第二实验小学20名小记者来到南安市康美镇明筑雕刻工作室,拜访非遗大师。

    在非遗技艺大师傅老师的讲解中,小记者们了解到每一项非遗文化的背后都有一代代为之传承的“守艺人”,他们沿袭着古老的传统,用他们的精神和作品坚守着一个个活着的文化宝藏。从中,小记者也明白了非遗传承绝不只是个人的责任,还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                                陈丽红文/图

    拜访雕刻大师小记者戴圳川指导老师吴玉霞

    从小,我便对木偶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得知有机会拜访南安市康美镇明筑雕刻工作室的非遗技艺大师傅老师时,我兴奋得难以自抑。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傅老师的工作室。傅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一个木偶头。我们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只见他手中的雕刻刀在木头上游走,每一次切削都那么精准有力。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专注和热情,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他和他的木偶。看到这,我心中不禁涌起敬意。

    兴许是看到我们期盼的目光,傅老师停下了手中的雕刻,带我们参观了成品室。在这里,我们都被那些造型夸张、表情丰富的木偶惊艳到了。无论提线木偶,还是掌中木偶;无论是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还是小说中的神仙、动物等,这里应有尽有,甚至,连表演时需要的矛、盾、帽子、乐器等配件也一应俱全。你们瞧,木偶的嘴巴和眼睛还可以同时“动”起来;有的木偶还巧妙地安装了机关,能够变脸,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头上的帽子是用纸一层层糊上去的,其余部分皆由木头精雕细琢而成。小小的木偶头可谓不简单!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忍不住伸手去触摸木偶的头,捏捏木偶身上的衣服、捋捋木偶脸上的胡须,恨不得亲自演一出木偶戏,让那掌中木偶听从我的指挥。这时,有人好奇地问:“一个木偶头要经过选材、刻粗胚、定五官、精雕等十几道烦琐的工序,您是如何练就如此精湛的技艺呢?”傅先生笑了笑,说:“这其实是一种坚持和热爱。我从小就喜欢雕刻,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里练习。虽然有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热爱和耐心,就一定能够做出好的作品。”

    听完傅老师的话,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慨。傅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木偶雕刻事业,这不仅是他对工作的热爱、对细节的追求,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最后,我想说,傅老师,谢谢您。谢谢您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愿您的工匠精神能够永远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观雕刻工作室小记者黄秋贤指导老师吴玉霞

    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正是研学的好时机呀!今天,我们小记者团来到南安市康美镇明筑雕刻工作室,一睹木雕的风采。

    到达目的地,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走上二楼的成品室,那里仿佛是一个神秘的宝藏之地等待我们去探索。一进入室内,大小不一、形象栩栩如生的木偶便映入眼帘,它们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有黄脸的“六头猕猴”,嘴巴可以同时一张一合,仿佛能与我们对话;有穿着华丽的小花旦,两眉弯弯似月钩,眼瞳黑如煤,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而那齐天大圣孙悟空,瞪眼睛、翻跟斗,仿佛随时准备施展神通……我们连连赞叹:“太精彩了!太精彩了!”

    紧接着,傅师傅的儿子傅晓艺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木偶头的制作过程。他绘声绘色地讲解着,木偶的头部是最重要的部分,要先把樟木锯成一块一块,然后劈成三角形,接着,用刀大概定出它的五官,再把粗糙的木头给打磨平整、光滑,并上一层底漆修补一下;然后刷上五颜六色的染料,再次打磨,最后要根据具体人物配上胡须、头发等,如果是新娘子还要盘头发。听到这,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雕刻木偶头真不容易啊!”

    在成品室的另一侧,我们看到了傅师傅的女儿正埋头彩绘木偶,她的专注与用心,让我们对这家人的技艺更加敬佩。这些栩栩如生的木偶头,是他们一刀一刀精雕细琢,一笔一画用心描绘出来的艺术品。站在这些精美的木偶前,我们不禁对一

    代代工匠们的传承与创新肃然起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活力。

    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我们期盼着有机会再次走进明筑雕刻工作室,详细了解木偶头悠久的历史。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