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菲娜
实 习 生 陈辛琪 文/图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上。”一顿饭里可有大学问。这不,在南安市官桥镇周厝小学,小小的“午餐”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在该学校,孩子们化身“午餐小当家”,以各种头衔,如小当家队长、午餐调查员、礼仪督察员,确保就餐的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在周厝小学,井然有序的午餐秩序,已经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午餐我当家
文明之花处处开
“丁零零……”23日,当急促的放学铃声在周厝小学校园上空响起时,二年(3)班的连晓琪挽起袖子,开始忙了起来。
“请有序排队洗手后进教室!”“请把桌布摆好!”“请同学们有序排队拿饭盒、盛汤!”晓琪是当天值日的“午餐小当家”,只见她身着围裙,头戴厨师帽,以专业的架势带领同学们进行手部清洁,并仔细检查手部卫生情况,检查完毕后,同学们有序地走到自己的座位,摆好桌布。那一张张桌布,仿佛是他们精心布置的小小舞台,让同学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养成了他们整理、整洁的好习惯。
摆好桌布后,班级用餐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时刻,那就是餐前教育。这不仅仅是一顿饭的开端,更是一场关于尊重与感恩的教育。在“小当家”队长陈晏睿的引领下,同学们齐声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这朗朗的诵读声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农民耕作的辛劳,也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粒粮食。
随后,在“小当家”礼仪督察员李怡晨引导下,学生有序拿餐盒、盛汤,并推广“一纸文化”,即一人使用一张面巾纸,先擦嘴后擦桌子,提倡文明取餐。在聆听“午餐小当家”的用餐温馨提醒后,学生们随着音乐的流淌,正式开始用餐。教室内除了学生们咀嚼的声音外,没有任何杂音。
用餐完毕,“午餐小当家”们还会对同学们进行“光盘检查”。学生将干净的餐具规整地放在指定地点,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餐后活动时间,同学们可以阅读课外书籍、参与户外运动和游戏。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有序返回教室,对当天的用餐情况进行反馈评价。与此同时,同学们还对当天“小当家”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小当家”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自本学期实行“午餐小当家”制度以来,这一幕天天在周厝小学校园里上演。该校校长庄良辉介绍,本学期以来,为了让周厝小学的孩子们传承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培养文明就餐习惯,学校推出“午餐小当家”制度,用来规范学生的用餐礼仪,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能够自觉做到文明用餐,主动维持就餐秩序,不挑食、不厌食,尽量做到光盘,用小餐桌唤醒大文明,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家长进校园
用餐创新获点赞
孩子在学校里吃得好不好,吃得饱不饱,营养全不全等一直是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在吃的问题上,除了让学生“当家做主”,养成餐桌礼仪的同时,周厝小学还邀请家长进校园开展就餐体验,感受学校“午餐小当家”的成效。
近日,一场别具特色的家长就餐体验活动暨食品安全主题教育观摩活动在周厝小学开展。
伴随着午饭飘香,家长代表们化身为“学生”,他们听着“午餐小当家”的指令,按要求有序地排队洗手、取餐,亲身体验了孩子们日常的就餐流程,感受着孩子们的饮食情况。而这一刻,他们也发现了这个看似普通的午餐时间背后的不普通之处。
“作为一名家长,我很高兴孩子能够就读周厝小学。近几年学校变化很大,首先是学习环境更舒适了,其次是学校活动更丰富了,我的孩子养成了乐观积极的心态,特别是午餐活动,教会了孩子们珍惜、感恩与担当,每次老师都会陪餐,‘食’刻守护,让家长更放心了。”家长代表李紫恒妈妈欣喜地说。
官桥中心小学校长黄宏杰对周厝小学在学生午餐的用心上竖起了大拇指。他说:“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周厝小学把规范用餐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文明用餐提升到学校文化构建的高度来打造,并用心把它做实、做细、做精。”在他看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小餐桌,落实好习惯,呈现的是小礼仪,成就的是大文明,相信孩子们将受益终生。“观摩活动为各小学提供了样板,下学期我们将把它作为重要德育活动进行全镇推广。”黄宏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