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3版:九日山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水多油少

    郭华悦

    《有庸斋闲话》中有句话,说见水与油,而得君子小人之情状。大意是说,君子如水,小人如油,水洁油混,故君子与小人不相容也。

    就个人理解而言,这话难免只见其一,不见其二。身而为人,大多集油与水于一身,只是多少有别而已。那么一个人的身上,该有多少水,又该有多少油?

    水,性凉,质白,恰如君子淡如水。一个人身上的水性,大多随着时间推移而渐减。初生之犊,眼中纯净,所见的世界也至真至纯。此时,水至多,油极少。后来,入世渐深。出淤泥而不染者少,入染缸而近墨者黑多。渐渐地,水少,油多。

    油,性滑,质浊,味浓,恰如小人之性。谁又是天生如此的呢?从一开始的不染烟火,到后来一路摸爬滚打,风霜雨雪历尽,身上的油浊也越染越多。到了最后,外表油头滑面,内里满腹油腻,油多而水极少。

    水与油,质虽迥异,但若如《有庸斋闲话》中所言,“必至搏击而不相容”,结果却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

    一个纯粹如水的人,固然有才有质,但缺少了油的润滑,满腹才智也难有施展的机会。怀才而不遇,有时便是一味求水而无油的结果。反之,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油腻,固然能得来许多机会,但若是腹中空空,多油却少水,哪怕机会到了眼前也无力抓住。

    水油虽质异,但若要做一碗汤,清水浊油都不可或缺。

    纷纭俗世如一碗汤,各种调料都得学会相容;人心复杂亦如一碗汤,酸甜苦辣都得尝尽。清水与浊油,在一个锅里翻滚,才能成就一碗汤。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怎么调和自己身上油与水的成分。

    水多,是前提。再有门路的人,若不能以水为底质,绚烂的光景也只能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打铁还得自身硬,水是一个人的底气,也是条条大道前,能将一个人载至罗马的工具。可水再多,也少不得适量的油。俗世中,有君子,就有小人。一个人的身上,也难免有好坏夹杂的油水交融。少油,才能磨去水至清造就的种种棱角,让前行的道路上少点荆棘,多点坦荡。

    那么,水与油多少才算合适呢?一个人身上,水总归要多一点,但再多也不过七八分。这是一个人的底气,也是立足于世的根本。油,当然要少一点,但再少也不能少于两三分。七八分水,两三分油,人生路上也就兼容了才质与世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