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2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感染新冠不要怕 专家给你来支招

    ■本报记者黄伟励通讯员黄秋玲

    近日,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不少市民担心自己感染病毒,对患病后生活起居、健康管理一无所知。那么面对新冠,市民应该怎么做?对此,记者采访了南安市疾控中心应急与传染病控制科副科长李荣腾。

    记者:个人得知阳性后,如何生活起居?

    李荣腾:当被通知核酸检测阳性或者自测抗原阳性时,市民请不要惊慌害怕,居家康复期间严格做到不外出,谢绝一切探访。同住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并遵守居家隔离要求。

    感染者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单独使用餐具。房间内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消毒产品、带盖的垃圾桶等防疫物资。

    感染者进入家中公共区域应规范佩戴N95口罩。同住人员与阳性感染者接触时,或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佩戴N95口罩、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做好手部卫生。

    各居室应关闭房门独立开窗通风,房间每日上、下午至少各进行1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生活垃圾要妥善处理,每次清理垃圾时用双层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避免出现遗洒,并对其外表面和封口处消毒后,由同住人佩戴N95口罩及戴乳胶手套将垃圾放至社区指定位置。

    除生活必需品和药品外,尽量不要订购其他快递。收取快递、外卖时采取无接触方式,开门时需规范佩戴N95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在开门前后做好手部卫生。

    记者:个人得知阳性后,如何自我健康管理?

    李荣腾: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注意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还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如遇健康问题可向属地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感染者和同住人员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原有基础疾病等明显加重时,要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或及时就医。居家康复期间,感染者应加强健康监测,在隔离的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可以解除隔离。

    此外,感染者要保持心理健康,减少焦虑、恐惧、紧张、烦躁情绪。保持规律的日常作息及娱乐,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或受某些不良情绪影响,可主动与信任的人倾诉获得心理支持,消除负面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支持,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记者: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结束居家治疗?

    李荣腾: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记者:平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李荣腾:正确戴口罩,防护才有效!市民要正确使用口罩,确保防护效果。佩戴时区分内外,紧贴面部,遮住口鼻。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应及时更换。

    日常勤洗手,清洁很重要。市民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清洁操作前、触摸公共设施后、污染操作后,记得做好手部卫生,标配是“流动水+肥皂或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不方便洗手时,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社交留距离,咳嗽讲礼仪。大家在付款、交谈、候车、排队等情形,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聚集扎堆。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自觉回避周围人员。

    开窗多通风,空气常流通。市民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证新鲜空气能进入室内,每天至少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使用空调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

    疫苗快接种,监测不可少!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积极预约接种、全程接种。市民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轻微症状,应做好居家健康监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多喝水,同时可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