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N04版:产经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赖海峰:以匠心服务好数控行业

    赖海峰。

    ■本报记者李杨瑜文/图

    赖海峰对机械类的东西很感兴趣。孩提时,如果没跟小伙伴出去玩,他就会跟随父亲,在其工作岗位上静静地看他维修各式农用车、拖拉机。从小耳濡目染的他,执着于一件件机械设备,拆了装、装了拆,就连父亲使用的设备也不放过。

    在拆装过程中,他掌握了很多机械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秉持着这份热爱,赖海峰带着一身技艺,从龙岩来到了南安传道授业,成为一位数控专业老师,并连续10多年带领学生闯进全国技能大赛,屡创佳绩。

    以精品意识培养数控人才

    见到赖海峰当天,他刚从龙岩回来。尽管南安职业中专已经放假半个多月,他也没能闲下来,被邀请担任全国技能比赛评委,往返于上海、龙岩多地。以评委身份出席比赛现场,对赖海峰来说是一种殊荣,这一路走来并不简单。

    “刚开始任教时,学校连一台数控设备都没有,只能凭借经验,用电脑操作模拟教学。”赖海峰回忆道,实践课只能带着学生到朋友的企业参观学习。

    尽管没有设备支持,但2008年赖海峰还是带领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比赛。“当时有人直接表示,县市级学生比不过人家。顶着各界压力及多方质疑,我们圆满完成了比赛。”在赖海峰看来,有没有获奖无所谓,让学生们参与赛事体验,也是一种突破。

    正是有了这份坚持,这次省级比赛取得了第三名。2009年,南安职业中专引进设备,赖海峰带领学生们再次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受条件限制,学校能够给予的资金并不足以购买比赛所需的夹具,我们只能将别人的夹具拍照,通过重新设计,再让学生们做出来。这一次,在数控加工中心项目比赛中,超越了传统强校,获得了福建省第一名,填补了福建省在全国数控行业领域一等奖空白的同时,也让学校数控专业慢慢起步。”赖海峰感慨道。

    秉着干一行、爱一行、力争精通一行的信念,每每遇到困难,赖海峰跟学生们都会积极求证,钻研创新。多年的学习累积,让赖海峰掌握了国内外先进数控技术,先后获得国家一级职业资格高级技师,被授予“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他指导学生参加福建省数控技能大赛获得第二名,在后来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也夺得一等奖。

    “这个行业很苦,目睹过学生因为体力透支在赛场晕倒,也见证过获奖的喜悦。尽管有的学生淘气,但动手能力很强,通过实物展示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跟着他们一路成长,这是最开心的事。”赖海峰笑着说,做零件力求零失误,精品意识是培养数控人才的关键。

    解决传统加工技术难点

    作为数控高技能人才,赖海峰先后获得了“南安工匠”“泉州工匠”“泉州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还成立了“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革新,为企业输送、培育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为南安职专及不少南安企业解决了多项现场生产的技术难题。

    2020年,赖海峰集结工作室人员,运用新的工艺手段,研究加工瓶颈课题,承担研发任务,解决了传统加工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传统数控设备夹具夹持固定方式有局限性,一般都是用虎钳或者压板。电极虽可以满足,但无法满足高精度标准。出现临时加单或急单时,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重新对电极打表分中,变相增加了加工时间。”赖海峰举例道,这让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电极原料价格上涨等问题。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赖海峰工作室及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反复实践探索,在夹具上找到了突破口。“我们攻克了生产效率低、良品率控制不准确、成本费用上涨等一系列问题,让电机加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赖海峰说,而今这一技术改良也被广泛应用。今年,泉州市总工会发布的《关于泉州市2020年职工创新成果获奖项目的通报》中,赖海峰创新项目《一种数控车床废屑收集装置》获得省级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

    “该数控车床费屑收集装置,是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包括床体、底箱、费屑仓、费屑管、吸枪等部件,通过吸尘风机的吸力对费屑进行吸收,配合圈刷的转动清理,可实现高精度的费屑清理,还可提高对机床的保养,绞龙同步转动能增加对吸筒内的费屑导动力度,提高清洁强度。”赖海峰说,每当遇到技术难点,他都会独自留在学校钻研,不管多晚,都会将问题解决再走。

    不忘初心的赖海峰有个心愿,希望用匠人的心态服务好热爱数控行业的每一个人。“教师不是简单地充当教书匠角色,更要深入探索教学活动乃至教育学的规律和本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以教学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发展。”赖海峰坦言,工作室就像桥梁,他们愿意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需要的人,带领更多人走进数控领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