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洪丽燕通讯员潘新法文/图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上铭刻着11位革命烈士的名字,其中,年龄最小的就是梁长智。
1930年,梁长智出生于翔云村一个贫苦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11人,他排行第五。1945年,梁长智父母相继过世,他便跟着二哥梁长裕生活。
梁长智对哥哥嫂嫂敬之如父母,当时家庭经济困难,他就帮忙分担家务。1944年春,从翔云中心小学毕业后,梁长智就读于南安县立中学。一年后,因家庭极度困难,他不得已离开学校,在家自学。
当时的梁长裕是中共翔云区工委宣传委员,在他的影响下,梁长智16岁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当起了地下党的交通员。机智敏捷的他以小贩的身份作掩护,在南安翔云和安溪龙门之间传递秘密文件。
每逢龙门赶圩日,无论是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在翔云通往龙门的崎岖山路上,都可以看到挑着2个煤油桶的梁长智。煤油桶内特制暗格,下面藏着秘密文件,上面放一些糖果、花生酥等货物。一次,他踏进龙门地下党组织经营的荣裕商店,正好遇上几个身穿制服的国民党警察,他不慌不忙地把油桶担放下,一边擦汗,一边冲着荣裕商店负责人林文伟打招呼,并把桶担拉近柜台:“我去买东西,桶担寄你。”林文伟明白里面有密件,便故意翻开桶盖,并说:“有钞票在里面吗?我可不保险。”然后把桶拉进柜台内保护了起来。在一年多时间里,梁长智屡次摆脱国民党警察的纠缠,秘密传递文件,从没出过纰漏。
(下转2版)
(上接1版)
1947年10月,安南同县工委推荐梁长智等一批人,前往闽南游击区汇报工作,同时学习无线电业务。途经南靖交通站时,由于叛徒出卖,遭到省保安二团袭击,不少同志被捕牺牲,仅极少数人逃出虎口。“当时听人说,我五哥是被牺牲同志的尸体压住才没有被敌人发现,最终得以幸存。直到深夜,五哥机智地逃过敌人的视线,逃出南靖南坑。”梁长智的胞弟梁仲英回忆道,五哥最后逃到了漳州,因为没有钱吃饭,也没有路费,就把身上穿的一件毛衣卖给漳州旧货摊做盘缠路费,好不容易才回到南安。
后来,区委派梁长智前往长泰。1948年3月,安南同县工委又派他到同安当学徒,伺机寻找上级党组织。同年8月,县工委和翔云区委召回梁长智,让他侦察翔云圩敌特活动情况,有几次,南安国民党刑警队潜入翔云,都被他及时发现,使党组织免受破坏。
1949年1月,泉厦临工委在安溪长坑白石开办游击队训练班,梁长智任游击队总部通讯员,直到1949年4月26日翔云公开武装暴动后解放,他仍来往于安南同做通信工作。
1949年5月初,安溪游击大队进攻安溪县城,安南同游击队也在进攻安溪官桥,梁长智则在安溪县城、官桥、蓬莱之间奔波传达信息。“我记得,1949年5月2日,五哥到我二姐梁惜家中换了一套中山装就离开了,当时我也在二姐家,没想到这是我与五哥的最后一次见面。”梁仲英想起自己的胞兄,眼睛泛红。
1949年5月4日凌晨,安溪官桥的残敌凭借土楼楼高墙厚,负隅顽抗,安南同游击队需要派人去蓬莱取炸药爆破。梁长智、曾自强、许邦基、许三喜、林玉金5人,从官桥赶赴蓬莱取炸药。5日,5人携带炸药,从蓬莱返回,途经乌东格白沙亭时,与敌人发生遭遇战。为了保护炸药不让国民党军夺去,将子弹打完的梁长智等5人抱着炸药跳下澳江桥,被国民党军用机关枪扫射,壮烈牺牲。牺牲时,梁长智年仅19岁。
经安溪中心县委批准,梁长智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9年11月,南安县委批准梁长智同志为革命烈士。2015年11月,民政部颁发梁长智革命烈士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