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冬日取暖“神器”有风险 当心低温烫伤找上门

    寒潮来袭,各种“取暖神器”被摆上南安各大超市货架显眼位置。

    ■本报记者黄伟励李想文/图

    这两天,南安的气温冷不丁降下来,家住柳城的黄女士被冻得瑟瑟发抖,赶紧跑到超市买了一个暖水袋。抱着暖水袋,黄女士的手脚总算是暖和了起来,可是到了晚上洗澡时,黄女士发现自己的大腿上竟然红了一大片,摸上去还有轻微疼痛,赶忙跑到市医院就医。

    “你这是低温烫伤!”医生的一句话,惊得黄女士下巴都快掉了。“什么玩意?低温也能烫伤?”黄女士回忆,自己玩手机的时候充电的暖水袋一抱就是一小时,起初半小时温度较高一点,她还觉得很暖和,没想到竟然被几十度的热水袋低温烫伤。好在发现得早,涂抹药膏没两天就痊愈了。

    什么是低温烫伤呢?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皮肤温度的物体造成的慢性烫伤。例如,45℃的低热物体接触皮肤30分钟以上,就有可能出现低温烫伤。

    这种特殊的烫伤还很容易被忽视,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南安市民,7位表示都使用过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神器。“冬天我很怕小孩冷,晚上睡觉时会在被子里放个取暖‘神器’,比如热水袋或者暖宝宝。”市民王女士说,有时自己会直接用上电热毯,没想到这些“神器”竟然会造成低温烫伤,以后可得小心了。

    低温烫伤和高温烫伤引起的伤口不同,创面疼痛感不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发白现象,面积也不大,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不严重,但创伤面较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出现低温烫伤应脱离热源,迅速降温。情况不严重的可到正规药房购买一支湿润烫伤膏进行涂抹,患者皮肤不要碰水。”南安市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黄少明说,情况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使用取暖类物品要定时检查皮肤上有没有红斑,如果有就要减少、停止使用。”黄少明介绍,日常生活中,在使用暖水袋时,要用毛巾等物体包裹一下,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电热毯睡前半小时打开,暖好被窝记得关掉。贴暖宝宝时也应注意,不要让暖宝宝直接与皮肤接触,要隔一层比较柔软的布。

    除了低温烫伤,高温烫伤也应该注意,如果家里有小宝宝,应让宝宝远离发热的物品。此外,一定记住关好厨房门,不让宝宝进入厨房,更不要把滚烫的锅放在地上,防止宝宝触碰。暖水壶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并锁好锁扣,避免打翻。

    此外,孩子烫伤后有些家长喜欢使用偏方,例如涂酱油、抹牙膏。殊不知,这样是不对的。“孩子烫伤不能涂抹酱油牙膏这些物品,应该就医避免伤口感染。”黄少明说,涂抹牙膏无益处,还会增加创面恢复的难度。涂抹酱油会加重创面脱水、损伤。颜色掩盖创面,还会影响医生对创面情况的判断。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