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N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健康南安2030”行动规划》印发

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7岁

    全民健身的健康态度,已逐渐被大众认可。图为在武荣公园徒步健身的市民。(本报资料图)

    本报讯 (记者 黄睿超 通讯员 陈壮明) 日前,《“健康南安2030”行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达到79.7岁。

    《规划》从建设基础、规划思路、重点任务、支持保障、组织实施这5个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全力推进健康南安建设,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规划》提出,到2030年,健康行为将全面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左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提高到43%,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并明显减少;健康环境更加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健康服务日趋高效,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质性提高,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健康保障明显加强,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至25%左右,群众生命更加安全;健康治理科学有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突破;健康产业显著扩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健康企业和产业集群。

    《规划》中明确,将实施五大重点任务:实施健康促进,培养健康人群;多方举措,优化全民健康服务工程;全方位推进衣食住行健康治理,建设健康环境;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现精准有效帮扶;努力创新就地取材发展健康产业。

    为了让大家都动起来,《规划》提出,南安将加大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南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纳入当地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群众健身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多功能运动场,推进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2030年不低于2.5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在优化全民健康服务工程方面,《规划》指出,南安将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到2025年,县(市)域内就诊率达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65%以上;加强妇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实施孕产妇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危重症孕产妇监护救治、新生儿救护和儿童医疗救治网络建设,保障母婴安全,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加大妇女儿童重大疾病防治力度。

    《规划》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独特优势,发展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加快建设南安市中医院住院大楼,积极创建三级中医院,以助推南安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升级提标的步伐;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总结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挖掘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开创品牌发展,推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的传承。

    在全方位推进衣食住行健康治理上,《规划》提出,加强对医院、个体诊所、零售药店等合理用药监管;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探索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免费基本药物,完善现有免费治疗药品政策;保障儿童用药,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

    《规划》提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到2030年,实现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双达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