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N01版:要闻 下一版  
下一篇

凝聚奋进合力 奏响时代强音

——南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走进田间地头。

    ■本报记者 洪丽燕 陈亮亮 

    叶茂源于根深,路正源于向准。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主流舆论声势强劲,文化事业有声有色,网络空间清朗健康,文明之花沁人心脾……翻开南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绚丽长卷,亮点频现、精彩连连。近年来,南安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南安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高扬思想之旗

    凝心铸魂聚力

    欲事立,须是心立。

    南安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思想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争当理论武装“优等生”,深化基层理论宣讲,拓展研究深度广度,党的创新理论在南安“落地生根”。

    争当理论武装“优等生”,新思想学习热潮持续涌动——

    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首要政治任务,寓理论学习于推动工作、发展经济和服务群众全过程,坚持不懈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开办“领导干部大讲堂”、启动“悦读·笃行”领学活动……为推动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南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示范引领,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等重要著作和特色教材,综合运用领导讲学、专家导学、研讨互学、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提升理论学习质效,近5年已累计开展专题学习会162场次;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坐下学+体验学”多向发力,持续拓展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深化基层理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走新走实”——

    紧扣“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的基层理论宣讲重点难点问题,南安科学设置“理论+”宣讲菜单,与南安华侨文化、红色文化、世遗文化等题材深度融合,与惠农利企政策有效对接,灵活运用“宣讲+南音”“宣讲+三句半”“宣讲+快板”等形式,使宣讲能“共情”有“共鸣”,推动党的理论进万家、润民心。

    为持续激活基层理论宣讲活力,近年来,南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多维宣讲矩阵,先后举办“新思想 新担当 新作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理响武荣”微宣讲比赛,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等一系列主题宣讲活动,并实现线上线下宣讲同频共振,累计开展各类宣讲3000多场(次),受众达16万多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南安创新推出“理响武荣”特色理论宣讲品牌,被中宣部党建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福建电视台等刊发刊播推广;同时,建立由20个市直单位和28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组成的宣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一队一品”建设,打造华侨精神宣讲小分队、劳模(工匠)宣讲小分队、听媒体人讲故事宣讲小分队等各具特色的理论宣讲轻骑兵,用好“四下基层”这个传家宝,走进城乡社区、企业车间、世遗点等场所,以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拓展研究深度广度,理论阐释持续深化——

    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南安充分发挥全市社科人才队伍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为高质量发展引智聚力。

    ——加强与高校资源联动,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办好“两岸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利用”论坛活动。

    ——推动科研咨政提质增效,举办南安市“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发展”“南安华侨精神传承弘扬”“文体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交流研讨。

    ——加强社科书籍编撰,先后出版《蔡氏古民居——蔡资深其人其厝》《南安历史文化概览》《南安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欧阳詹》等通俗易懂的社科普及读物,举办南安市欧阳詹文化研讨会暨《南安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欧阳詹》首发式。

    以研促学,以学促用,真理之光照耀了奋进征程,夯实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之基。

    壮大主流舆论

    奏响时代强音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

    南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饱满的热情触摸时代脉搏,以生动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用一件件镇版刷屏的优秀作品,讲好南安故事、传播南安声音,为南安市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下转2版)

    (上接1版)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庆祝建党100周年音乐电视节目《幸福南安跟党走》、新闻报道《福建南安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安实践》、书籍《问道南安》……一部部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得益于健全的舆论工作机制体制。几年来,南安在施行重头新闻策划会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选题策划与新闻线索报送工作机制,组建市新闻宣传主题策划小组和写作小组,采取项目化、精品化运作模式,有谋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指导市域内新闻媒体,加强与上级主流媒体通联,实现上下联动、规模发力。2023年在泉州市级以上党报上稿达6650多篇次、头题超390篇,被上级电视台媒体采用新闻稿件近500篇。

    长期以来,南安市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常在乡”,2021年,南安市委宣传部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成为当年全国唯一获评的宣传部。

    一个个亮点璀璨耀眼,一系列活动浓墨重彩,南安主题宣传成绩斐然: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等刊发;“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相关知识入选学习强国平台挑战答题题库;郑成功纪念馆首次获得中央展陈改造专项经费;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获评福建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郑成功陵园获评第七批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人(次)获得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标兵、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和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承办“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第七次联席会议和泉州市2023年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打造南安主题宣传新高地。

    城市特色宣介更加多元——

    浏览量4500万、超90万点赞、转发和热评,“来南安,会成功”一度成为爆款热词。《南安人人想成功》《民以石为天》《南安水暖鸭先知》《我的成功我的城》等城市宣传片的相继亮相,点燃了“爱拼敢赢、输赢笑笑、输人不输阵”的南安人精气神。

    近年来,央视科教频道、新华社“一带一路”十周年主题采风、《似是故人来》等多个重磅团队、栏目组相继走进南安采访采风、宣传报道。

    2023年11月,南安正式向全球发布“城市品牌标识LOGO和城市宣传语”,聚集“海丝、成功、产业”等元素的南安城市品牌建设项目,闪烁着南安的“成功”特质、历史的荣耀和现代的自豪。

    同时,南安还持续做大做强“华侨”“成功”“奥运双冠”“海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外宣品牌、产品,举办“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南安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成就图片展,拍摄最新南安城市宣传片《GO!南安》,创刊《海丝文化》,制作《海丝南安》纪念邮折,用好“今日南安”(“TodayNanan”)三个海外账号,南安对外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从“融”而行书写更多精彩——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南安以“多融善变、合众聚能”的工作机制,不断构建资源节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策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等重大主题宣传,2021年以来,共开设专题专栏200余个、稿件2.2万余篇(次),阅读量超5000万。

    探索多元运营发展,建设可视化广播系统,建成启用5G直播基地,做好“直播+文旅”“直播+农特产品”“直播+工业品”“直播+培训课”等直播活动,总人气指数突破230万人次。持续做好少儿春晚、校园汉字听写电视争霸赛、海丝小记者、海丝教育节等品牌活动。

    从“相加”到“相融”,从“相融”到“出彩”,南安市融媒体中心连续2年入围全省融媒体中心30强,位列二等奖;连续4年获得福建省新闻奖一等奖,2023年来近600篇新闻报道被中央、省市媒体平台采用,47件作品被“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福建平台采用,1件作品获得学习强国2023年春季县级融媒优秀作品。

    繁荣事业产业

    厚植文化厚土

    南安,是成功故里、海丝起点、闽南源头,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南安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点燃了南安城市新活力。

    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鼓声点点、南音悠悠、非遗生动、书声琅琅,一幅文化惠民的画卷在南安徐徐展开。

    依托各重大文旅节庆活动,南安开展中国旅游日和世界旅游日系列活动、“福”文创市集、非遗小吃“福摊”、非遗展演、世遗展览等,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南安将星级“百姓书房”建设纳入本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共建成星级“百姓书房”60家,总藏书50万册,累计接待读者320余万人次,项目获评2022年全省全民阅读优秀示范项目,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八闽快讯等推广;南安市文化馆、南安市图书馆、李成智公众图书馆连续获评国家一级馆;“文艺轻骑兵”等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展示展演等1300余场次。

    在南安,“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走进南安高田”2023年“泉州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央视移动端、无线泉州等平台播出,并被全程网络直播;成功故里·点亮南安——“迎中秋、庆国庆”启动仪式暨醉美武荣文旅夜市嘉年华点亮南安夜经济……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活动接力点燃这座城市新活力。

    文艺创作展现新作为——

    新时代,文艺繁荣的使命和担当,离不开在主旋律创作、精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展现作为和担当。

    高规格办好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暨第七届国际(南安)郑成功文化节;举办“‘福’见成功 文创未来”南安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深入开展“十‘泉’十‘福’”“‘泉’家福”等“福”文化宣传推广工作;举办“宋元中国看泉州 ‘福’见南安话成功”全国摄影作品展……,南安主题文艺宣传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全市共策划重点主题文艺项目和文艺活动600余个。

    此外,南安还不断优化文艺创作生产扶持资助机制,出台《南安市文艺发展基金扶持奖励实施细则》,至今已确定34个扶持奖励对象。两年一届的南安市武荣文艺奖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七届。南音李贽组曲创作传习、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承保护发展等多个项目获泉州市级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资金补助,有力促进南安市文艺界出精品、出人才、出品牌。目前,南安已有72人加入国家级文艺家协会,320人加入省级文艺家协会,339人次在省级及以上文艺展赛中获奖。

    文旅融合方兴未艾——

    南安市九日山、安平桥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力推进南安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

    当前,南安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启动南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主动搭台扶持61个项目,下达专项资金补助490万元;推荐指导一批项目申报泉州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进一步发挥项目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精准赋能,文化产业方能出新出彩。

    近年来,南安通过揭牌成立文体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印发《南安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培育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等方式,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让传统文化与新兴业态碰撞出绚丽火花,南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坚强韧性的有力支撑:南安市成功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海洋文化产业项目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持续深入推进;21家具有代表性的文旅企业亮相厦门文博会;“郑成功标识”入选“福建文化标识”;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英良印象五号石材文创园获评泉州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凝聚精神力量

    绽放文明之花

    文明,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南安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文明沃土,涵养时代新风,构筑起精神新高地,持续擦亮省级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让南安这座千年古郡的精神图景、历史底蕴,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时代活力。

    坚持价值引领,德善之花常开常新——

    涵养时代新风,离不开清朗网络。

    为守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南安坚持党管互联网,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工作体系,设立“南安市网络安全应急中心”,推动网信工作驶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构建“1+28+N”微媒体宣传矩阵,整体聚合效应日渐强大;持续充实网评员队伍和网络评论专家队伍,精心打造“武荣时评”“书法网评”等网评品牌栏目。“网”聚正能量,澎湃新动能,让正能量、主旋律成为网络主流量,南安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霞美镇“外卖小哥”洪成木,“兼职”为走失人员寻亲,帮助102名走失人员回家;南安市义工协会杨海燕成为义工10余年,策划组织参与3000余场公益活动;梅山镇埔仔村黄华珠20年如一日照顾先后患病的5名家人,用爱与责任扛起一个家……诸如此类温暖的画面,在南安不断上演。

    近年来,南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推动形成学习榜样、崇尚典型、争当模范的良好风尚。全市现有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获评福建省道德模范、13人获评泉州市道德模范,5人入选中国好人、17人入选福建好人。

    厚植文明土壤,文明创建展现新活力——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大街小巷窗明墙净,街道干净整洁,乡村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徜徉于南安大地,城市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正涌动着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

    文明之花娇艳开放,文明创建巩固提升。南安先后制定《南安市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南安市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开展“南安市市民文明公约”征集活动,创作编印《市民文明教育卡通读本》《市民文明手册》6.5万册,不断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全市现有全国文明村3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单位培育对象2个,省级文明村镇18个、省级文明单位27个。

    倡导移风易俗,培育和谐乡风。如今的南安乡村社区遍吹文明之风。南安市创新性地启动开展“和谐村(社区)”创建活动以来,出台“六好、六无、六奖励”政策,引导全市429个村(社区)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小创建”带来“大改变”——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形成了南安特色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评选和谐村(社区)321村次,累计发放和谐村奖励金额超亿元,一个个乡村“小创建”汇聚全市“大和谐”,谱写出一曲曲乡村振兴和谐协奏曲。

    持续深化拓展,引领为民服务新风尚——

    全市文明实践深化拓展,共建设45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022年和2023年市财政各投入400万元扶持10个实践所、50个实践站、30所学校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基地提质升级。

    文明南安,志愿同行。南安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等8类常备志愿服务队伍,以及迅捷应急救援、爱心公社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发挥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作用,组建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共有近1000个志愿服务组织,22万余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五进”活动,线上线下服务群众逾100万人次,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全市有4人获评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3个项目获评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1人获评福建省最美志愿者、1个组织获评福建省最美志愿服务组织。

    如今,南安这座“26℃之城”,各个基层组织“细胞”活力激发,同心共绘城市文明“画卷”。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助推南安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