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72版: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康美园内村:“冷资产”变“热财富” 绘出振兴新画卷

    园内村的乡村美景。

    蔬菜大棚基地迎来丰收。

    蔬菜基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

    休闲步道公园。

    园内村航拍图。

    村情介简

    园内村地处康美镇西部,下辖大岸、六柱、后宅、前厝4个自然村,全村人口5600余人,党员106人。辖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北与梅元村接壤,南与赤岭村相连,东临洪濑镇,县道305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耕地面积1642亩,村集体蔬菜基地500亩,晋江东溪贯流村境西北,灌溉便利。

    平坦的通村大道、村民们安享乐居生活……初冬时节,走进康美镇园内村,入眼便是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

    近年来,园内村立足村情村貌,不断增强乡村经济活力、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道路通了、产业红了、村民富了,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和谐新农村景象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傅雅兰 黄奕群 文/图

    做好“土”文章 乡村产业“棚”勃发展

    走进园内村蔬菜基地,一幢幢排列整齐的蔬菜大棚跃然眼前,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夺目。大棚内,一垄垄辣椒植株长势正旺、一根根茄子光泽鲜亮……工人们或忙着采摘,或修剪施肥,棚内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蔬菜基地负责人苏玲珍告诉记者,眼前这片蔬菜大棚原是一块闲散土地,是几年前从村里流转过来的,用于种植辣椒、茄子、番茄等蔬菜。“一开始只是种植辣椒,随着规模扩大,后来陆续增加了其他蔬菜。现在大棚里仅辣椒品类就有10余种。”

    “通过盘活土地,今年村财增收20万元。”园内村党支部书记苏剑文告诉记者,园内村虽然辖区内有耕地1600多亩,但由于缺乏企业,村内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工作,田间耕作劳动力较少,有不少田地依然闲置甚至抛荒,而且土地耕种一直处于“各自为战”情况。

    近几年,园内村找准定位,从闲散土地入手,盘活土地500多亩(其中村集体土地300亩)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价值,实现闲置资源盘活再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让村里的土地“冷资产”变成“热财富”。

    除了流转土地,园内村还积极鼓励农户进行蔬菜种植,积极创建蔬菜特色品牌。2023年,随着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园内村还获评泉州“一村一品”专业村。

    盘活闲散土地,不仅可以增加村集体财产,还可辐射带动村民就业。“蔬菜大棚内从育苗、栽种、管护到成熟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而劳动力多数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苏剑文告诉记者,基地建成投产以来,形成以经营主体负责管理运营,农户负责劳务输出的新型生产关系。

    “离家近,还能挣到钱。”“在家里帮忙带孩子,来这里工作不难,还能挣点钱……”在大棚工作的村民们开心地交谈着。拓宽增收“新路子”、丰富群众“菜篮子”、鼓起村民“钱袋子”,发展蔬菜大棚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就业、持家增收”两不误,生活有了保障,精神头也比过去好了很多,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落实民生工程 村民幸福感提升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宛如一条条银色纽带,将园内村与外界紧密相连。

    近年来,为了方便村民出行与劳作,园内村多管齐下,不断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先后多次进行道路整修硬化,并铺设、硬化数公里的农田机耕道路。

    “今年,我们完成了渡船头至桥下芸约1公里的水泥路面硬化。”苏剑文介绍,渡船头至桥下芸路段是园内前厝自然村群众前往镇区的必经之路。但是,该路段坑洼不平,通行不便,每逢雨季,泥泞难行,村民前往康美镇区都必须绕经洪濑镇,绕道长达5公里。道路硬化后,有效缓解了该自然村2000多名村民的出行难题。

    无独有偶,近日,园内村大成小学教学辅楼筹建工作也进入招投标阶段。“大成小学创办于1943年,至今已有80余载,其教学设施已无法满足现在近350名学生的教学需求。”苏剑文告诉记者,在各级政府和热心乡贤的支持下,大成小学教学辅楼预计明年投用。

    道路硬化、亮化工程、水渠灌溉沟岸砌筑……近年来,一个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园内村落地开花,逐渐改变了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美丽宜居指数不断攀升。

    “扮靓”美丽乡村 旧池塘也有新担当

    在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的同时,园内村还大力完善文体设施建设,传播乡村振兴正能量。

    湖水涟漪、垂柳吐绿。夏天傍晚,在园内村中心的休闲公园,每天都有村民或漫步水塘边,或在塘边凉亭内消暑纳凉,不胜悠闲自在。

    而这一切得益于休闲公园的修建。时间拨回2016年。“2016年以前,村里缺乏休闲场所,村民没地方休闲娱乐。”苏剑文娓娓道来,由于村里多为耕地,他便把目光瞄向了用于灌溉的旧池塘,萌生出把池塘改造成一个休闲公园的想法。塘边硬化、修围栏、修水亭……在多方资金的投入下,园内村中心的休闲公园正式投用,成为村民休闲的不二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村委会还在各个村落适宜的位置建设了便民健身设施,实现各个角落皆有休闲的去处。

    “我们计划在现有休闲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苏剑文告诉记者,他们将对池塘进行清淤、护栏改装等提升,同时建设党建长廊,融入党史文明和乡风文明等元素,将休闲公园建设成集党性素质、文娱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党建文化主题公园。

    不仅如此,园内村还从“风景美”向“人文美”转型。园内村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篮球赛、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明,重阳敬老、金秋助学等文明乡风也在园内村荡漾开来。

    “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很优美,近几年来,绿化、美化等方面都做得很好,活动也变多了,心情舒适多了。”说起村里的变化,几位老人满是夸赞。

    对接台湾团队 勾画山水田园梦

    没有工业的喧闹,只有沃田千亩、绿树怀抱,还有悦耳的鸟鸣声……为充分利用村里的生态优势,把丰富农业资源变为产业优势,今年初以来,园内村与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对接,开展“陪护式”服务,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制定乡村规划方案,打造一个美丽田园乡村,推进创新“农文旅”产业发展。

    “根据规划,园内村将依托上千亩的广阔田园空间,通过打造‘辣椒乡村’独特IP,休闲公园提升改造、建设党建主题公园等措施,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把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结合起来。”园内村党支部副书记苏加河介绍,随着规划内容逐步实施,园内村将打造成美丽田园、生态宜居、闽台共富的山水田园村。

    脸上有笑容,田间有收成,心中有希望。如今的园内村,不仅村子“靓”了,人心也“亮”了,村民幸福和谐的新农村梦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下一步,园内村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土地流转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对接台湾乡建乡创团队,最大程度发挥其蔬菜特色,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强化党建引领,规划“党建+”邻里中心和党建公园建设,努力建设成为一个村美民富的和谐友爱家园。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