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1N08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风云三十年 同心向未来

——写在海内外乡贤返南联谊恳亲之际

    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南安撤县设市,南安第一次以“市”的名义登上历史发展的舞台。

    时光荏苒,见证跨越与腾飞。30年的建设和发展,南安这一千年古邑,以崭新的时代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30年间,从一座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到今天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近六成,地区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43.92亿元增至2022年的1646.05亿元,增长37.48倍,跻身全国千亿县、百强县,南安走过了什么?

    30年间,从市区“三条街”到“一市三城”大格局,建成区面积从1993年的4.8平方公里,扩展至如今“一市三城”近百平方公里,南安如何落子?

    30年间,世界石都、中国水暖之乡、五星级慈善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首个奥运冠军之城……“世界级”“国字号”称号持续涌现,南安动力何来?

    而立之年回看南安,一个个问号接连打开,敞开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画面从过去延展而来,呈现出南安一路砥砺前行的奋斗征途。

    本报记者 陈亮亮 黄奕群 文/图 

    强产

    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拼出4000多亿元工业产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南安30年的峥嵘岁月,就是一部工业铸就的发展史。纵观30年发展路径,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是南安产业发展最鲜明的特色。

    1993年前后,改革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彼时的南安,石材、水暖、粮食加工等产业板块飞速发展,众多南安企业投身发展大潮。

    九牧集团便是逐浪的企业之一。1990年,九牧集团从2个员工、2万元起步,到如今以1368.2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3年位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卫浴行业榜首。其间,成就全国首个花洒产品、率先布局智慧智造数字工业、打造业内首创5G云制造灯塔工厂……九牧走来的每一步,无一不在证明九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孝发的那句话:“33年只专注做好卫浴一件事。”

    专注、坚守,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九牧深谙此道。“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2010年,九牧在业内率先提出企业创新基本法,正式将创新写入企业的发展制度,全面明确了创新为本、不断赋能升级的企业战略方向。

    如今,九牧集团在全球创设16个研发中心,累计获得专利2万多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0多项、国家标准200多项……当前,九牧正全面实施传统卫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全球最大的5G智能马桶“灯塔工厂”,实现年产马桶400万套,品质提升25%,生产效率提升35%以上。

    在南安的传统智造业中,和九牧一样,持续进行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不在少数。多年来,南安锚定实体经济,出台《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支持石材行业智能智造数字转型的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鼓励支持企业在传承与坚守中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南安拥有20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2个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1个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家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4家“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数字化车间”、16项产品通过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实现机器换工超18万人,年节约用工成本约140亿元,一大批企业实现了迭代升级、价值成长。

    坚守实业、创新发展,让南安四大传统产业的“老树”发出“新枝”——石材产业从无到有、走出一隅,到花开全球、石落八方,创造出产值超1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铸就了闻名遐迩的“世界石都”;日用轻工产业从零星“家庭作坊”,发展成为集纺织服装、制鞋、塑料化工、纸品智造、家私装饰、粮油食品、制伞业等多门类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机械装备产业,从小生产作坊起步,到如今成为“高端装备之城”,拥有产业企业700多家;水暖阀门产业更是将“打铁之乡”打造成“中国水暖之乡”,缔造为人津津乐道的产业神话……

    与此同时,南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加快抢滩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一批半导体、新能源、文体旅等未来产业,聚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专业基地及电子信息聚集带,经多年积累,已然呈现出“插柳成荫”的良好局面。

    在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三安、芯通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快速进驻,芯谷科创中心、联东U谷半导体科技港初具雏形,泉厦空港、均和云谷、世纪金源等孵化平台相继落地;在光电信息产业基地,以阳光中科、豪华光电为代表的企业组成的新能源产业方阵持续壮大……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21%。

    设市30年后的今天,新的历史坐标下展现出“万千气象”:缔造了“4+2”产业体系、两个千亿集群、4000多亿元工业产值,成就了全国千亿县15位、工业百强11位的综合实力,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1993年的2.21亿元增长到100.16亿元……一个个数据成为南安围绕实体经济做文章的有力例证。

    南安靠工业发家、以实体立市。当前,南安正致力构建“雨林型”的产业生态圈,围绕“4+2”产业体系,聚力构建实体丛林,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生态,按照“链主+集群+园区+平台”模式,强链主、铸链条、建园区、搭平台,引领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石材陶瓷、日用轻工、机械装备、水暖厨卫四大主导产业从集中向集群迈进;以风投思维抢抓战略风口,前瞻布局一批半导体、新能源、文体旅等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加速释能,逐步成型成势。

    兴城

    城乡融合发展,宜居宜业之城悄然崛起

    双溪恒流,城市恒新。

    西溪和东溪,如同两条静静流淌的岁月长河,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溪水,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倒映中的高楼大厦、繁忙的车流,则在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的蝶变。

    近看,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从1993年的4.8平方公里,扩展至如今的48平方公里,足足扩大10倍;远眺,一条条大道互联互通、一座座大桥飞架南北、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乡村美丽蜕变……武荣大地上,一幅“全城皆是景,处处好风光”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城乡之变,老百姓的感受最为深切。“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南安,城区面积很小,街道也只有新华街、中山街这些老街,常有人形容为‘一条新华街串南北,中山街头街尾能闻叫喊声’。”市民老陈在市区生活了大半辈子,谈起南安的变化,他感触很深,当时,省道308线穿过市区,交通压力非常大,还经常出现堵车现象,东西南北交通都不顺畅,市民出行十分不便。

    让他感受变化最大的,当属西溪北岸的建设。“2000年左右,市区开始北拓,江北大道、美林大桥、武荣公园等一大批项目建设投用,之后可以说是年年都有大变化。”而后,税务大楼、广电大楼、成功国际会展中心、南安一中江北校区、中骏世界城等相继完工,保利、中骏等房地产商入驻开发,“过了西溪就是农村”的景象逐渐成为历史。而今,体育中心片区更新改造项目启动征迁,南安市体育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投用,观音山现代商贸中心、小微产业园等稳步推进,西溪北岸持续积蓄着发展动能。

    西溪北岸的变化,只是南安绘就城市画卷的其中一笔。从市区“三条街”到启动“五大中心”,再到唱响“双城记”,而后构建“一市三城”大格局,南安城乡变化日新月异。

    从市区上空俯瞰,西溪从城中蜿蜒而过,溪美、美林、柳城、南安、梁安、晋安、东安等7座大桥拥江而立,绿树成荫的武荣公园生机盎然、纵横交错的道路车流不息,两侧栋栋高楼鳞次栉比,市区骨架舒展开来,往老城区而去,南山片区、北山片区一改以往的逼仄破旧,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宽敞崭新的高品质小区,周边道路、学校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工投用,尽显精致与繁华。

    在南部的南翼新城,半导体产业企业车间内马力全开,科院北路一期、横一路等主次干道陆续投用,环湾高端商务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一座集电子信息、生态休闲、健康科创、配套居住、产业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蓄势而起。

    在北部的北部新城,昌财学村书声琅琅、银河新城人流如织、昌财医院拔地而起、水产预制菜产业园加快推进,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之城正加快崛起。

    纵观30年,修路、架桥、增绿、建公园、美化小区……规划图上的图景纷纷“跳”出,落在这片热土上。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初冬,伴着暖阳走进乡村,田间地头,农民们辛勤劳作;村前院后,村民三五成群在公园散步闲聊;美丽人家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目之所及,野趣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撤县设市以来,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和美乡村,南安坚持“市引导、镇统筹、村实施”的推进模式,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整治、乡村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节点打造、连村成线,如今已是“村村有项目、项目串成线、线线有主题”,3个整镇“五好”、5个整镇试点、27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30个泉州市和县级乡村振兴试点村、7条乡村振兴示范线有序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初见成效,乡村增“颜值”、提“气质”,村民鼓腰包、笑开颜。数据显示,南安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93年的1801元增加到2022年的29464元,增长了16.35倍。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30年来,南安不断打通南北阻碍、疏通城乡渠道、贯通区域通道,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加速落地,初步形成“三纵二横五联”高速公路网和“五纵三横三联”普通国省干线网络,南安“成功”之路愈发宽广。

    对内,普通公路国省干线通车里程从118公里发展到2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1公里,拥有4个枢纽互通和14个落地互通,居全省前列;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4418.85公里,初步构建起“2369”公路市域内循环,所有乡镇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市区、市区60分钟畅达泉厦、90分钟通达省内设区市。对外,兴泉铁路开通与南安北站正式运营,南安进入“动车时代”;石井港加快建设,设计年通过能力210万吨,将进一步提升港口运载能级;先后对联十一线、纵一线、沈海高速等通向翔安机场的公路改建扩容,开通南安至翔安的城际公交,迎来临空经济发展新时代。

    抬头见蓝天青山,低头观碧水清波。30年来,南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海治理,全域治水、重拳治污、源头治水、科学治山、生态治海,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获有国家生态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等称号,“两溪一湾”成为全省治水新典范,一座蓝绿交融的生态之城加速形成。

    在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与看不见的渐变中,一幅恢宏巨制的城乡发展画卷已徐徐展开,一座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正悄然崛起。

    惠民

    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6% “26℃之城”真实可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回看来时路,南安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人民”二字。可以说,南安撤县设市30年的发展成就,是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翻开30年的民生“账本”,会发现南安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重要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1993年至2022年,南安市民生支出从8803万元增长至754975万元,年均增长16%,民生支出占比从55.2%增长至77.8%。一份份“民生清单”变为百姓的“幸福账单”,“26℃之城”真实可感,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让每一个南安人收获了可感可触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今年11月5日,南安市医院江北院区(新院区)正式开诊。

    走进医院,可见整个院区设计现代化,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先进的医疗设备、宽敞的就诊空间、舒适的候诊区域、便捷的自助服务设施让人耳目一新。“整体就诊环境有了很大提升,标志和流程都很清晰,停车也非常方便,感觉很好。”市民陈文在开诊当日前往就诊,对新院区的环境服务频频点赞。据悉,新院区嫁接引入上海大学医疗资源、管理理念,旨在打造一家高水准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范围可辐射近160万人。

    南安市医院江北院区的建成投用,只是南安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30年来,健康南安迈出坚实步伐。福建昌财医院、南安市总医院官桥分院迁建项目、南安市成功医院新院区等一大批医疗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1993年的94家增至2022年的1169家,医疗机构床位从1249张发展至8500多张;同时,南安不断加强医院学科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2019年,全国首创“专家组团式帮带+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模式,引进上海大学医疗专家,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现在不出南安就能看上上海、福州的专家号了。”市民的心声便是南安人对实现“家门口”高水平医疗服务的认可和褒扬。如今,就近就医已然成为越来越多南安人的选择。

    除医疗外,教育也是核心的民生关键词。

    南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从“福建省双高普九达标县市”到“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的大步跨越。数据显示,南安教育财政支出金额从1993年的4295万元增长至283662万元,年均增长13.8%。

    翻看南安教育篇章,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提质”三大工程稳步推进、成效凸显,中高考成绩突飞猛进、一年一个台阶;大力引育高职院校、大院大所,闽南科技学院扩建工程、泉州医高专南安校区等重大项目火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将成为南安又一张闪亮的名片。近几年,南安投入超15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85所,新增各类学位7万个,基础教育软硬件全面提升。

    “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这是南安市码头镇的张大伯对30年来生活变化的最深感触。张大伯是低保对象,由于身体受伤难以承受体力活,劳动能力受限,收入微薄,加之家中有残疾人、在读学生,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每个月的低保金成了他们重要的生活保障,逐年提高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让他们的生活逐渐起色。

    越来越有保障的生活,让和张大伯一样的困难群众有了舒展的笑颜,而这,正是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解。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30年来,南安持续推进社会保障精准化、精细化,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城乡医疗、养老保险待遇稳步上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2022年来,南安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8.61万人,全年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63073.13万元,为1.46万名困难群众代缴291.9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与此同时,南安大力开展就业扶贫,通过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工程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保障居民就业。

    回眸30年栉风沐雨,南安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写在了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凝结成南安人民的幸福密码。

    (下转2版)

    (上接1版)

    奋斗   爱拼才会赢,海内外600万南安人同心向未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追溯南安从千年古郡,到现代化的实力南安、活力南安、魅力南安的“发展之路”,清晰可见镌刻在道路基石上海内外600万南安人的奋斗足迹。

    一路上,满是一代又一代南安人对“爱拼敢赢、输赢笑笑、输人不输阵”这一人文特质的传承。

    每天清晨5点起床,来回奔走于新厂和老厂之间,白天和工人一起开工、晚上制定学习任务……这是70多岁顺景科技集团董事长戴景水的日常。

    从务农到从政,从国企到私企,大半辈子的岁月,戴景水都在与鞋子打交道。

    1988年,戴景水任南安鞋革厂厂长、党支部书记。然而,在他54岁时,国有鞋厂因种种原因濒临倒闭,在知命之年,他开启了创业之路。2003年,顺景鞋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然而,创业的路必定铺满荆棘。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产线随时有可能停产。彼时的他深知,主动出击才有生机,于是立即召开董事会,经商讨做出决定:主动走出去,到国外寻找订单。一趟“突破”之旅,收到来自法国客户50万双鞋的订单,盘活了企业资金,更开拓了企业海外客户渠道。而后更是世界名牌FILA的深度合作商,连续多年被FILA公司认定为“FILA全球优秀供应商”。

    回看戴景水数十年的创业历程,清晰可见其身上那股爱拼、敢拼的劲儿,正是这种精神特质带领企业在一次次危难之时破茧重生。

    而这,已然是南安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基因。“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首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浓缩了南安人最为宝贵的人生信条。

    南安人的拼,从一个个“无中生有”的精彩传奇也可见一斑——“石材人”通过“买全球、卖全球”,打造出一个“掌控着世界40%、全国70%石材产量”的世界石都;“水暖人”从打铁补锅起步,缔造出“南安供销大军跑全国、全国水暖行业跑南安”的产业现象;“粮食人”用一手“铁手功”拼出一条粮食街、一个粮食市场、一座粮食城,并实现华丽转身,跻身“国字号”行列……30年来,广大南安企业家专注于一双鞋、一块石头、一粒粮食、一个水龙头,白手起家、披荆斩棘,用一个个敢拼善赢的故事,凝聚起南安在全国县域经济版图中发光发亮的关键底气。

    如今,南安已有超20万家的市场主体、6万多家企业、1229家规上企业、516家超亿元企业,民营经济已然成为南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驱动力量。

    扎根本土的南安人演绎了无数精彩传奇,从南安“走出去”的南商大军同样令人惊叹。凭着敏锐的嗅觉和敢闯敢拼的劲头,无数南安儿女离开家乡,走南闯北、漂洋过海,走出了遍布全国全球的400多万华人华侨、50万工商人士、74个全国异地南安商会、100多个海外社团,创造了“两倍于本土”的“南安人经济”,在回归创业的热潮中,“南安人经济”正逐步转化成“南安经济”,推动南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路上,可见海内外南安乡贤用“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不断擦亮着慈善的鲜明底色。

    翻开南安的历史,总能在一段段往事、一个个片段中看到“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南安华侨精神——李光前建立“李氏基金”,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捐献逾3亿元新币;黄仲咸兴建学校、医院等建筑物达53座,被誉为“南安陈嘉庚”;李引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费尽周折运进数十吨祖国急需的橡胶和大量医药、医疗器材,荣膺“共和国功臣”的称誉……

    回看30年来的南安,创下了全国唯一一个连续30年侨捐资金超亿元、公益慈善捐款破百亿元的“南安大爱”;“中华慈善奖”“八闽慈善家”“八闽慈善之星”“八闽慈善贡献奖”等全国、福建省、泉州市慈善先进典型在南安屡见不鲜;“不比财富比捐款、不比阔气比名气”在民间群体中蔚然成风,更是成就了南安“五星级慈善城市”称号。

    一路上,还有一个个奋进的身影,汇聚起南安跨越发展的澎湃力量。

    李发彬、黄东萍等运动健儿为代表的几代南安体育人,奋战在世界、全国等竞技赛场,为国争光、为家乡添彩;南安市助学志愿者每周末都奔走在南安的各个村居,为家庭困难的学子送去温暖和帮助;村民主动拆墙捐地,助力打通村庄“断头路”,以实际行动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广大干部奋战在改革前沿、村居基层、项目现场,干在实处、一任接着一任干,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各领域、各战线的南安人握指成拳、勠力同心,南安先后荣获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中国曲艺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首个奥运冠军之城等荣誉。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而立之年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南安正携三十年之积淀,沐时代之春风,凝聚海内外600万南安人力量,以“海丝先行先试新门户、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东南沿海智造业基地、绿色生态美丽新市域、文明和谐善治幸福城”为发展愿景,打造“智造南安、大美南安、活力南安、幸福南安、大爱南安、和谐南安”,努力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南安“5+6”图景变为实景、美景,探索“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的成功之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