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6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码头大庭村:千年古村焕新彩 文明乡风拂面来

    本报记者 黄俊涛 李想 文/图

    大庭村配备巡逻车,加强治安管理。

    码头镇大庭村航拍图。

    平坦大道通村达户,文化墙画新颖多彩,农家院落欢声笑语,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初冬时节,走进南安市码头镇大庭村,一幅和美宜居的美好乡村图景愈加清晰明朗。

    大庭村是一座千年古村,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教育兴盛,英才辈出,代有名人,侨乡特色突出,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近年来,大庭村围绕“美丽侨乡、人文大庭”主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条乡村振兴高质量靓线,取得显著效果。

    “30年前,大庭村是码头镇一个经济薄弱村,一个像样的项目都没有。2023年,大庭村落地的项目就有7个。”大庭村村委会主任戴祖福说,目前,大庭村将酝酿诗韵大庭项目,带领全体村民走向富裕。

    借助技术手段 打造高标准“数字乡村”

    近日,记者来到大庭村时,大庭村村委会原主任戴开心与戴祖福正在村部泡茶聊天。聊起这30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两人不禁竖起大拇指。

    “大庭村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通信。”戴开心告诉记者,1993年是南安撤县设市的第一年,也是大庭村发生翻天覆地的第一年,在家村民先后翻建楼房,到2000年全村建成3层楼房的就有上百栋。

    戴开心回忆说,那时候,村民开始拥有了电子通信设备,家家户户先后装起了电话座机,大家经常互相拨打电话聊天。不久后,CALL机、BB机等随身通信设备诞生。“现在基本人手一部至两部智能手机,小巧轻便,随身携带。”

    “大庭村的变化远不止如此。” 戴祖福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在家门口饲养鸡鸭,放置自行车、摩托车,一不留神就会被偷走。如今,得益于大庭村“数字乡村”建设和村民联防工作的健全,村里治安越来越好了,“可以这么说,在我们村,晚上睡觉可以不用关门。书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世界正在大庭村实现”。

    戴祖福介绍,去年,大庭村借助“数字乡村”建设技术手段,携手中国电信打造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智能化综合治理+”建设,让村民享受“数字乡村”带来的红利,成为码头镇首个高标准“数字乡村”。如今,中国电信“数字乡村”建设再升级,强力点亮百姓新生活。

    现在,大庭村安装全新智能监控系统,将村里的48个监控摄像头全部升级,其中,配置10个监控摄像头拥有抓拍、AI分析、车辆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大大提升了村级综合治理水平及民众出行的满意度。该系统同时在48个监控摄像头边上加装智慧IP广播音箱,实现可视化喊话功能,定时定点播放,为整村防火防汛等宣传提供一套便捷高效的方案。

    此外,大庭村还新增执法巡逻车配备特殊标识与灯光,搭载实时喊话功能,在综治巡逻、应急响应、维护公共秩序等任务提供方便。执法记录仪具有录音、拍照、录像等功能,能完整记录存储调阅,包括交流、行动和证据收集等整个过程,让乡村执法管理更有效、更安全。

    与此同时,大庭村通过量身打造“美丽侨乡 人文大庭”村级微信公众号,可以与大庭村“数字乡村”云平台管理互通。内容包括三务公开、党建信息、村民审核、通信录、通知公告、AI消息、事件处理、视频监控等。与平台管理互通后,村级在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后,一键直达村民认证微信号。

    下一步,大庭村将继续升级建设AI监控综治管理,如垃圾投放管理、水库越界管理、景区播报等,打造一个集生活缴费、话费充值、便民出行12306、合作商家代金券、便民购物等互联网便民生活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改善基础设施 为乡村振兴“加码提速”

    “30年前,大庭村的村财收入主要依靠山地、店面出租,每年才2万多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20年以来村财年收入每年都维持在20万元左右,至2023年年收入超30万元。”戴祖福说,随着村财收入的不断壮大,大庭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等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诗溪蜿蜒流淌,水面白鹭翱翔,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竞相盛开……漫步在大庭村诗溪漫道,宛若踏进一幅水鸟相依、水清岸绿的山水画。在蓝天白云的背景色下,相映生辉。

    2021年,大庭村投入330万元,打造2公里长的诗溪漫道。如今已经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邻里乡亲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除了对诗溪漫道提级改造,这些年来,大庭村还加快村里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村里筹资300多万元,重建福洋桥;2023年4月,村里筹资50多万元,对通往诗山镇鹏峰村等村的道路进行拓宽重建,并铺埋雨污水管道,不仅解决了道路狭窄问题,也解决了下雨天积水的难题,赢得村民阵阵点赞。

    此外,村里已经安装了800多盏高亮LED路灯。其中,村主干道600多盏、村内小巷角落200多盏。

    “30年前,大庭村道没有路灯,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戴开心说,那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整个村都陷入一片黑暗。村民基本宅在家里,在自家门口看月亮、数星星、聊聊天。如今,全村道路已经百分百硬化,全村的角落也百分百实现亮化。

    乡风愈发文明

    村民乐享健康新生活

    戴祖福说,30年前,村民的邻里和睦意识还不是很强,邻里也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纠纷。如今,随着教育的普及、移风易俗的深入推广,大庭村精神文明建设迎来质的飞跃。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留守妇女自发组建的8支舞蹈队,或在村里的小公园,或在“党建+”邻里广场翩翩起舞。同时,由村老协会组建的非遗南音队伍,传承非遗物质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这些年来,大庭村多举措推进乡村治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对村规民约再次细化,鼓励大家捐资参与大庭公益慈善事业;对抛荒、撂荒多年田地,进行盘活流转,壮大村财收入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整治全村裸房,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美化乡村……

    村里通上自来水,家家户户喝上了放心水;普及医保、社保,全村890多名60岁老人每个月可领取160元养老金;村里的教育事业、医疗事业、老年人事业、公益事业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

    “今年重阳节,村里还组织全村留守老人到九郎书院开展趣味运动会。大家组队走象棋、打乒乓球、打麻将、打扑克牌,不管输赢都笑容满面,如沐春风,各个玩得不亦乐乎,可谓是邻里和睦一家亲。”戴祖福说。

    近年来,为了推进和谐村建设,大庭村不断突出党建引领,推进平安建设;规划党建彩绘文化墙、推进裸房整治等,打造美丽村居环境;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倡导移风易俗工作,每年可节省因大操大办“佛生日”等花费近百万元,节余的资金建设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购买了书籍、棋牌桌,开展了广场舞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外,还捐献拓宽村路、修祖厝等公益事业。

    在村民戴阿伯眼里,村里的乡亲们素质正不断提高,“以前遇到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争长较短的情况没有了,邻里之间更加团结和睦,有事相互帮助。在这样的家乡生活,归属感越来越强”。

    践行新思想,建功新时代。戴祖福说,未来,大庭村将继续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主题教育,将大庭村打造成一个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眼下更是谋划了45个大庭村高质量发展示范线中远期项目建设清单,总投资超12亿元,助力大庭村向百万元村财收入迈进。

    大庭村一角。

    九郎书院。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