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的名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也是地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时间的指针回拨到30年前,南安市场主体的数量为20952户。30年后的现在,全市共有市场主体总量达20.5万户,首次突破20万户大关,保持全省县域前列。
这种飞跃式增长,离不开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服务争效提质、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包容审慎监管,依法推行柔性执法,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发展”战略,时刻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监管,构建“遵法度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本报记者 陈江涛 通讯员 潘伟艺 黄少锋 文/图
服务争效提质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日前,因为想办理一本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市民蔡先生向南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拨打了咨询电话。接到电话后,窗口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了“全程网办”的登记模式,指导蔡先生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平台进行“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注册”申报。
“没想到通过电脑和手机就能办理营业执照,真正实现全程无纸化网办、一趟不用跑,简直太方便了。”拿到营业执照的蔡先生感慨道。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即使申请人对登记流程完全不熟悉,也能在短短的10多分钟内完成所有操作流程。”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线上操作办结后,申请人只需选择由登记机关邮寄送达营业执照,便可完成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的全部流程,“像网购一样便捷、高效,真正做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腿’”。
根据传统流程,个体工商户登记需要到窗口或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进行名称预先登记,再准备并填写相关文书材料,最后到窗口提交纸质材料、办理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而“全程网办”的网上申报环节将申请材料进行集中整合,实现“一套材料、一次填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申请人提交材料的数量和次数。自“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全程网办”系统上线以来,南安共办理个体工商户“全程网办”1871家。
据悉,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进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和“一照多址”、多证合办、免申即办等服务,今年初以来共办理“多证合办”18件、“免申即办”83件、“集群注册”1173户;设置涉企审批服务综合窗口,推行“个转企”证照联办服务,共推动76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优化监管模式 构建食品安全“过滤网”
“你送我检”“你点我检”……群众关心的蔬菜、食用油、肉及肉制品、餐具等是否安全合格,都是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重点工作。
2019年至2021年,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批建成22个基层所食品安全快检室。检测人员通过快速检测一体机、ATP荧光检测仪、便携式食用油品质检测仪等设备,实现对蔬菜、食用油、肉及肉制品、餐具等样品进行食品安全分析,确保食材合格再下锅。
快检室投用以来已累计开展检测24322批次,合格率99.55%。针对复检结果仍不合格的食品,检测人员还会进行监督抽检,让快速检测的“快”与监督抽检的“准”达到有益互补,真正实现“双管齐下”。
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则打通了食品安全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开进校园食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馆食堂等重点场所,随机抽取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米面制品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食品,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项目分析,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的“把脉”作用。
截至目前,快检车已巡回执勤85次,快检3677批次,合格率97.71%;跟踪执法监督抽检29批次,其中6批次不合格,均已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基层快检室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组成“固定+流动”的模式,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下一步,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利用“一所一快检室”和快检车的“侦察兵”作用,让监管工作始终“跑”在风险前面,构建食品安全初级“过滤网”,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南安市连续23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化产地环境、投入品等源头治理,严格生产、流通、餐饮环节过程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推进“一品一码”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抽检监测防范食品安全风险。2020年,南安市获评“省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县(市)”。
依托质检中心 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公司产品打标首件报废率下降40%、客户投诉率降低50%、销售增长20%。”福建泉州市辉陶卫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来,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质量帮扶”服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服务”原则,在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在中小型企业推行各类先进管理方法,在大型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2020年以来,精准帮扶40家省级试点小微企业,有11家从小微企业提升为规上企业,产值从帮扶前1.95亿元,提升至4.6亿元。2023年,南安市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案例更是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全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优良案例(全省共2个)。
此外,为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聚焦“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获批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国家水暖洁具质检中心)、2个省级质检中心(福建省水暖消防产品质检中心、福建省石材建陶质检中心),辖区共有各类检验机构48家,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9家,质量检测能力覆盖水暖厨卫、石材、陶瓷砖、消防、阀门、建筑工程等南安市重点支柱产业,有效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国家水暖洁具质检中心的建成,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送检成本,同时更能针对当地水暖卫浴的短板,开展质量分析、质量诊断、质量帮扶,精准施策,着力帮扶产业和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把关能力,提高水暖卫浴的质量水平。”福建省水暖卫浴阀门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良伟说。
2020年以来,南安市质量计量检测所累计开展质量检测服务13570批次,并根据行业特点和质量监管情况累计召开质量分析培训会12场,指导企业解决产品不符合标准问题,针对性解决企业产品质量提升难题,助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同时,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聚焦“市长质量奖”评选,培育产业质量品牌,建立健全政府质量奖评选管理制度,出台《南安市市长质量奖评选管理的实施意见》。
据悉,南安是福建最早一批也是唯一一个持续开展6届质量奖评选的县级市,累计24家企业获得“南安市市长质量奖”荣誉,其中9家荣获“泉州市政府质量奖(含提名奖)”,1家荣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质量奖评选以来,有力推动参评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树立了南安制造的质量典范,培育了九牧厨卫、华辉石材、闽发铝业、阳光中科、大方睡眠等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带动了地区产业健康发展。
主动靠前服务 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一个石磨、一口锅、一些简单的工具,就组成了一个豆干加工作坊。金淘镇老一辈“豆干人”在古厝里做好豆干,就挑担走街串巷售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模式已经悄然改变。在泉州市阿兵哥豆制品有限公司豆干加工厂内,记者看到,挑豆、泡豆、磨浆、煮浆等环节已全部实现自动化而且与外界隔离开来,工人们在车间内也都“全副武装”做好卫生防护。
“有了自动化设备,8小时的产量可完成400人的工作量。”泉州市阿兵哥豆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顺益告诉记者,标准化生产让豆干也进入真空包装,实现豆干“长途旅行”,他们公司的豆干现在不仅畅销厦漳泉,甚至在香港都有订单。
原来,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金淘镇政府、南安市金淘镇豆制品产业协会因地制宜,以金淘镇区为中心,相对集中、分布生产的方式建设金淘盐露豆干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创、集中管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工区内实行“原辅材料统一采购、生产过程统一监控、地理标志统一授权、产品包装统一规格、产品安全统一追溯”,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对小作坊进行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创建规范的小作坊,授权金淘盐露豆干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使用。
目前已有金淘盐露豆干有限公司、泉州市阿兵哥豆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小作坊获准授权使用,同时设置商标辅导工作站,服务知识产权开发与利用,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品牌附加值。
“被授权使用金淘盐露豆干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黄顺益说,作为生产者,更应在质量上下功夫,才能更受市场青睐。
据悉,金淘镇豆干每日产量由原来不足1万公斤提升至约2万公斤,年产值1亿多元,占南安市豆干总产值90%以上,已带动创业、就业人员近3000名,成为当地重要特色优势产业。
记者了解到,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5个乡镇建立商标品牌指导站,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厂门口、田头边”点对点商标指导服务,积极推广实施“商标+农户(基地)+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供销模式,推动农产品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实现“初级农产品”到“品牌农产品”的层级攀登与价值提升。
截至目前,南安已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培育“蕉坑山茶油”“英都麻糍”“金淘文殊小黄姜”等地方特色产品,不断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此外,南安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县战略,发挥知识产权创新驱动作用,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2022年以来,南安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2件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件获中国专利外观设计优秀奖、1件获福建省专利二等奖;28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2022年以来,南安商标注册数量新增21669件,拥有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115842件,在泉州各县(市、区)排名第二。
工作人员辅导金淘盐露豆干打响商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