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3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这幅动起来的千古名画 引来小记者围观

    参观创作画室。

    制作创意手提袋。

    小记者合影。

    近日,厚德小学40名小记者们也当了一回“大学生”。他们走进了风景如画的集美大学,开启鹭岛游学之旅。

    首站,小记者参观集美大学艺术学院。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带着艺术气息,小记者们参观大学生们创作画室,里面的美术作品让小记者们油然升起钦佩之情。接着小记者还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创意DIY手提袋。

    短暂的休息后,小记者近距离观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在与历史展开对话的同时,收获一场视觉盛宴。黄小红 文/图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小记者 许莛 指导老师 吴小美

    我猜大家都听说过《清明上河图》吧,我也不例外,虽期待已久,但一直都没机会去参观,更别说感受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了。没想到,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南安小记者研学活动,感受北宋汴京的繁华。

    到了展厅,里面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过了一会儿,眼睛适应了黑暗,只见一块帷幕横亘展厅东西,长有100多米,高有6米多。《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年间汴京的城市生活面貌,用高科技将画中的场景投影在帷幕上。

    推开历史的大门,走进历史悠久的北宋京城。虹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游客,货摊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杂货,游客们有的在货摊前挑挑拣拣,有的在遥望着来来往往的船只,有的正准备到码头上船。

    虹桥下的船夫们,有的用麻绳挽住船,有的用竹竿撑着,有的用长竿钩住桥梁,有的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通过桥梁。邻船里的人也指指点点的,像在大声吆喝什么。船里船外都为船顺利过桥而忙忙碌碌,桥上的人也探头探脑地为船过桥的情景捏了一把汗。在热闹非凡的市区街道里,有茶坊、肉铺、酒馆……里面的食客们或高谈阔论,或推杯换盏。行人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人,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绅,有吆喝的小贩……旁边空地上,三五个大汉围在一起赌博、举杯痛饮,个个面红耳赤。周围的人也都凑了过来……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这幅画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更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化里的厦门

    小记者 洪焜垚 指导老师 吴小美

    今天,我们小记者团走进厦门。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集美大学艺术学院。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绘画作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抗战时期陈嘉庚先生在大街上拉起了一条“筹款救国”横幅。这幅画让我感受到陈嘉庚先生深厚的爱国情怀。

    随后,我们走进集美鳌园。一入园,我第一眼就看见了那宽大的龙舟,龙舟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好似在欢迎我们入园。我们还来到馆内参观《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那墙上一张张的照片,那玻璃柜里一件件文物,都令我赞叹不已,仿佛陈嘉庚先生正在我们眼前演讲。先生慷慨报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位同学学习。

    最后,我们参观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全卷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在讲解员姐姐的解说中,我们沉浸在光影交相辉映,极富立体感的震撼视觉效果中,仿若自己身在画中游,回到千年古都汴京。

    这次厦门研学我学习了许多历史文化,更感受到了特区不凡的文化魅力。

    厦门之旅

    小记者 黄芷妍 指导老师 吴小美

    听说商报小记者团要组织厦门一日游,我毫不犹豫第一个报名参加。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出发的日子……

    第一站,我们走进集美大学艺术学院。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一个展厅,里面展示着大学生们优秀的绘画作品。一个大学生姐姐边带我们参观,边给我们讲每幅画的画法、材料。其中有一幅画很逼真,画上画着一位漂亮的女子,穿着红色的嫁衣,腿上站着一只公鸡,可是为什么新娘子腿上会站着一只公鸡呢?我对这个创意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又回到了展厅,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空白的书袋,里面装着两排颜料和两支画笔。老师让我们在上面画画,可以模仿大学生们的作品,也可以自己想象。我在我的袋子上面画了一只粉色的小猪,它的头上戴了一顶蓝色的帽子。我又画了一个淡紫色的茶杯,一只小象和一个小女孩,还写上了我名字的首字母。

    最后一站,我们看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在全长168米,高6.5米的曲面屏幕上,《清明上河图》分白天、黑夜两种模式展示了出来。画中的人物、动物、船只、车轿等如同电影放映般活灵活现,店小二的上酒声、货郎的叫卖声、小孩的打闹声……各种声音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北宋汴京的繁华盛世。

    这就是美丽的厦门,令人流连忘返的厦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