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N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为乡村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监控室里,执勤人员正通过喊话器疏导交通。

    ■本报记者 黄俊涛 李想

    通 讯 员 黄依婷 文/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今年来,南安市码头镇大庭村借助“数字乡村”建设技术手段,投入44万元打造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智能化综合治理+”建设,让村民享受“数字乡村”带来的红利,成为全镇首个高标准“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服务平台投用

    信息传递更高效

    “各位村民大家好!这是大庭村委会……”20日上午,在田里干活的老戴接到一个电话,内容是用闽南语播报的南安森林防火禁火令。

    同时接到电话的不只老戴一个。这得益于大庭村乡村振兴服务平台的投用。一键群发、覆盖率广、智能高效,这是该平台通知管理功能的特点。

    码头电信分局局长戴苓芳介绍,该功能主要借助营运商的原子能力搭建“数字乡村”平台管理系统,平台具备语音电话群发功能,重要信息可录制方言或文字转语音一键群发,第一时间向村民传递信息,高效助力乡村重要信息传递工作。

    据悉,该平台收录了大庭村16个组每户村民主要负责人的电话。村里可以借助该平台,同一时间打通每户负责人的电话,并一键群发信息。

    “该平台的通报率高达90%以上。”大庭村村委会主任戴祖福介绍,每次一发消息,村民即可收到来电。如果村民拒接来电,还会以短信的形式进行提醒。这个功能,在大庭村应急预警信息传递方面起到了关健性作用。

    升级监控摄像头

    村级综治更有效

    “村路口的这位村民,骑电动车请戴好安全帽,接送孩子更安全!”临近放学期间,在大庭村智能监控室内,执勤人员发现一名家长骑电动车未戴安全帽后,及时借助村里的广播音箱喊话提醒。在他的提醒下,这名家长很快将车停在路边,戴好安全帽后才继续行驶。

    戴祖福介绍,村里原先的监控系统已经安装10年了,此次村里将48个监控摄像头全部升级。其中有10个监控摄像头拥有抓拍、AI分析、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大大提升了村级综合治理水平及民众出行的满意度。

    “我们每天查看监控,如果发现有村民乱倒垃圾、燃放爆竹,或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事情发生,就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戴祖福说,村里还在48个监控摄像头边上加装智慧ip广播音箱,实现可视化喊话功能,定时定点播放,为整村防火防汛等宣传,提供一套便捷高效的方案。

    配备智能执法记录仪

    执法管理更便捷

    当天,在村道上,记者看到两名身穿巡逻服装的工作人员,驾驶一辆执法巡逻车沿街巡逻。

    巡逻员戴少波告诉记者,这台执法巡逻车配备特殊标识与灯光,搭载实时喊话功能,在综治巡逻、应急响应、维护公共秩序等任务时非常方便。

    记者看到,他们身上还别着一台执法记录仪。据介绍,村里共配备两台智能执法记录仪,执法记录仪具有录音、拍照、录像等功能。“这两台执法记录仪能完整记录存储调阅包括交流、行动和证据收集等整个过程,让乡村执法管理更便捷、更安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