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树鸿 黄睿超
日前,南安市获2023年引进台湾建筑师(含文创)团队开展乡建乡创陪伴式服务补助资金(第一批)50万元,用于康美镇青山村规划设计“陪护式”服务。
挨家挨户走访、制作效果图、征求方案意见……近日,台湾建筑师(含文创)团队来到青山村开展为期100天的“陪护式”服务,着手完善青山村人居环境整治、旅游形象IP策划等乡村改造规划建设,编织乡村振兴的“田园梦”。
现场走访考察
提出初步村庄规划方案
“村里的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怎么样?”“产业、文化、风貌等方面拥有什么特色资源?”……现场考察时,来自台湾的设计师张沐尘、陈俊佑领略了青山村的农田风光,实地了解农产品种植情况,就村里的产业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等进行深度探讨。
“青山村作为集聚提升中心村,要着重解决好村庄近期与远期衔接的问题,以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危房维护修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庄违法建设拆除控制、集体产业用地集中整治等为重点。”在青山村村庄规划探讨会上,台湾专家们结合青山村农业、旅游业产品发展,融入实际案例,分享村庄规划的初步想法。
在与专家的沟通中,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志滨对村庄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思考。“台湾专家的设计经验丰富,对我们来说机会难得。他们结合青山村的地理文化优势,为青山村未来发展提出很多建议,我们也获得了很多启发。”陈志滨说。
据了解,初步村庄规划方案以改善村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实施村庄整治和项目建设指引,针对乡村共性化的整治项目,提出引导示意,具体内容包括村庄风貌、农房改造、公共空间、道路系统、配套设施。同时,方案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深入挖掘青山乡风民俗文化,重点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为方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成集现代高效农业、民俗文化体验、田园乡居观光多功能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休闲村庄。
台湾专家提出,未来,青山村应以田园乡居观光为基础,充分依托青山村的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改造村庄的田园景观,整治提升村庄面貌;以现代高校农业为载体,充分整合现有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植、绿色蔬果业、立体农业、智慧农业;以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挖掘青山村的资源特色及文化资源,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开展各类休闲旅游活动,形成“田园观光+文化体验+现代农业”的主题产业模式,以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带动就业,提高经济活力。
(下转2版)
(上接1版)
整合周边旅游资源
打造文旅网红打卡点
站在康美镇青山村村委会二楼,远远望见后山上一座耸立的妈祖雕像。“那座雕像位于青山村东坂自然村的石鼓山妈祖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暖春时节,台湾专家沿着山路拾级而上,现场走访青山村的特色文化资源。
陈志滨介绍,这10多年来,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分散在台湾高雄等地的宗亲就会集聚青山村,回乡祭祖,石鼓山妈祖庙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不断改造翻新的石鼓山妈祖庙也吸引了更多群众来此祭祖祈福。
有交流就有思想碰撞。“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的发展,不能简单地靠农业。”“青山村除了石鼓山妈祖庙外,还可以整合哪些旅游资源?”探讨间,针对陈志滨抛出的问题,台湾专家以周边打造露营地、自由采摘果园为例,分析“互动式”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不只观光旅游,还应打造“互动式”网红打卡点,吸引年轻群体,打造集特色产业观光、 体验、游乐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
陈志滨表示,在此之前,石鼓山妈祖庙只是简单改造翻新,并没有想要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但他们超前的思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探讨景点建设时,陈志滨提出用射灯照亮妈祖像,改善夜景。而台湾专家则根据地形,提出用灯光打造“妈祖”二字,让夜景更为醒目。
“类似这样的创新性的思路还有很多,这些想法为青山村打造旅游景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陈志滨说,后续他们会好好研究,做好规划,以青山村内的石鼓山妈祖庙为基点,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文旅网红打卡点, 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和村财收入,拉动青山村经济发展,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引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