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N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清除“生态杀手”互花米草!南安超额完成泉州下达任务

    在滩涂上作业的挖掘机铲,除互米花草然,后将其埋入淤泥下。

    ■本报记者傅雅兰李想通讯员戴凯鹏文/图

    割刈、挖根、翻转、深埋……近日,记者来到安海湾水头片区,离岸边不远处的滩涂上,挖掘机正挥舞着“铁臂”,将一丛丛绿色的草状植物——互花米草挖出翻转,最后用淤泥深埋。在挖掘机的作业下,原本郁郁葱葱的景象被黝黑的滩涂取而代之,滩涂上还能看到不少鸟儿在觅食。

    据悉,10月初,南安全面开展互花米草清除整治工作,目前已经超额完成泉州市下达的互花米草整治面积任务数,提前完成南安市年度整治计划。

    互花米草(俗称大米草),原产于北美洲,生长于江河边以及海边滩涂,有防浪固堤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出于“保滩护堤、保淤造陆”的两大功能,我国引进了这一外来物种。

    从此,互花米草便沿着我国海岸线,开启了疯狂扩张模式。仅40余载,互花米草便从海岸守护者发展成令人闻风色变的“生态杀手”。

    走到滩涂边上,施工人员向记者展示几株刚被拔起来的互花米草。记者看到,互花米草的植株高大健壮、茎秆挺拔,有叶鞘,叶片互生,呈长披针形。虽然施工人员将互花米草连根拔起,仍有不少根系遗留在淤泥中。

    “互花米草是一种典型的盐生植物,对盐碱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与耐受力,在河口地区淤泥质海滩上生长得最好。”南安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成年的互花米草植株高约2米,根系最深能扎进地下1米的土层中,其叶片布满发达盐腺,在每天两潮、每潮浸淹时间6小时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除了强发达的根系,互花米草还具有极高的繁殖系数。“单株互花米草穗粒数最多可达600余粒,每平方米互花米草可结种子几百万粒。”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成熟的互花米草种子通过风浪海潮四处漂流,遇合适的海滩位置和较好的立地条件就能自行萌芽繁殖。互花米草扩张速度快,短时间便能够迅速形成单一植被群落,侵占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

    “互花米草不仅危及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还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上述工作人员坦言,在冬天互花米草地上部分会枯萎,产生大量海漂垃圾,近海养殖难以为继,从事滩涂养殖的渔民不堪其扰。

    据了解,目前南安市遭受互花米草侵害的主要在安海湾水头片区、石井镇部分海岸。

    “对于成片分布的互花米草,目前是采取刈割+旋耕、刈割+翻挖根部、深翻等方式进行除治。对于零星分布或红树林内散生的互花米草,则是采取人工挖(拔)除。”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互花米草刈割后,需要用旋耕机充分切碎根系并埋入淤泥中,充分破坏其地下根系的同时,阻断氧气向下传输,降低新萌生率。此外,至少需要进行2次旋耕,每次机器行进方向相互垂直,深度要达到30厘米到50厘米。

    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的原则确定除治后滩涂的修复方式以及开展为期3年的专业管护,对发现复发或新入侵的互花米草植株及时予以清除。同时希望群众一旦发现新萌发的互花米草,立即联系林业局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拔除,防止其进一步蔓延扩散。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