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产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傅建卿:扎根田间地头 热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傅建卿(中)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见习记者傅雅兰本报记者苏清彬

    压满枝头的甜油柑、开满花儿的“飞弹”莲雾、品种多样的杨梅树……走进南安市霞美镇梧坑村观音山,占地250多亩的绿清家庭农场,入眼皆是嫁接好新品种的水果树,植株不高,但长势喜人。

    “省级科技特派员傅建卿老师还没来指导前,农场一度亏损70多万元,经过3年的学习,如今已经扭亏为盈,2021年产值达360多万元。特别是东魁杨梅新品种,市场供不应求,今年比去年提升30%利润。”提起这几年的变化,绿清家庭农场的技术负责人粘在喜上眉梢。

    【高接换种】500多株杨梅树重获新生

    6月9日,虽已进入杨梅采摘尾声,但杨梅树上零星乒乓球大的杨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经傅老师推荐引进改良后的东魁杨梅,比一般的东魁杨梅品相更黑,风味口感更佳。”粘在欣喜地说,今年收成的东魁杨梅是3年前通过高接换种改良的,种植效率大幅提高,目前评估亩产值可达1.02万元,每亩纯收益6500元左右。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废的杨梅山,只有路过的游人会采摘一点回去泡酒,没有任何经济效益。而且随着周边杂树的生长,挡住了杨梅树吸收光照和雨露,同时缺少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部分杨梅树逐渐枯死。”粘在回忆道,在傅建卿的指导下,他们因地制宜,对老树进行高接换种,对枯死的老树进行处理补植嫁接新品种。3年来,通过这项技术和栽培模式,让500多株杨梅树重获新生,60多亩的杨梅园生机盎然。

    高接换种,即将品质不佳的老果树的树桩作为砧木,嫁接品质优良的接穗,极大缩短植株“待机时间”,快速进入产出模式。但在大力推广引进优良品种之前,还需2年多的高接换种生产试验,长期在南安市农科所工作的傅建卿发挥很大作用,眼前的果园里,有的杨梅树就是高接换种第二年就实现了产出。

    除了这项技术,傅建卿还通过推广草生栽培、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手段,做到果树不施农药、纯天然种植。“草生栽培就是在果园里套种爬地兰、苜蓿、箭筈、豌豆等,起到保温、保湿和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傅建卿说,爬地兰是豆科植物,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爬地兰落叶落在地上,进而转化成杨梅树的有机肥料,对果树根系发达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减少果园施肥量,间接增加果农收入。

    眼下,绿清家庭农场种有特色水果新品种48个,仅杨梅品种就有10多个。傅建卿计划将这里打造成南安杨梅品种母本园基地。在他的指导下,2021年绿清家庭农场先后实施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品质”“杨梅新品种引进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

    “傅老师是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粘在从事农业10多年,如今担任南安市农村科技致富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他感触颇深地说:“时间成本很重要,果树种下去,都是按年计算,错过了就要等来年,有的甚至要好几年。”

    【扎根一线】让工作研究和服务更接地气

    把高级农艺师傅建卿当作财富的,还有南安市东人茶场负责人叶育群。

    东人茶场地处眉山乡三凌村,由于自然条件受限,交通不便,资金、技术投入较少,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人才短缺,造成三凌村及整个茶叶主产区眉山乡的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不高。

    “以前一斤东人铁观音只能卖100—300元,经过技术指导转型后,东人铁观音红茶一斤可卖到800元左右。”叶育群坦言,以前东人茶场都是种植铁观音,不好卖。在傅老师的指导下,叶育群北上南平市茶区学艺,将茶场的产品转型做红茶,让茶场重焕生机。为增加茶园产出,茶场还套种辣木、黄花菜、台湾南瓜、特色水果等经济作物,让土地实现了多重效益。

    “傅老师入驻茶场以来,先后推广了茶园生草栽培、茶园套种经济作物栽培、茶园绿色防控、茶园土壤提增肥力栽培及茶区作物生物多样性栽培等5个技术。今年傅老师还和我们一同合作研发姜膏茶,初步预计下半年就能大批量生产了。”叶育群说,有了科技特派员的助力,茶场改变了茶产品单一的格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田间地头的不断实践,换来了累累硕果。傅建卿主持实施的科研项目《“东人红”铁观音红茶的研制与开发》获得南安市科技局的立项并补助,农业“五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及泉州市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辣木茶加工技术研究》等5个项目也年年落地组织实施。其“东人红”铁观音红茶荣获2021年福建文化部门与福建省茶叶协会联合举办的评茶赛“红茶优质奖”,加工技术在眉山乡7家茶企进行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叶育群本人也获得了“南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创业故事列入泉州创业农民典型。

    绿清家庭农场和东人茶场的发展,只是傅建卿指导对象前后变化的缩影。入行20年来,他扎根农业农村一线,热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6200亩;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9个,面积达14450亩;推广新工艺7项,其中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4项。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累计提高服务企业经济效益5.6%—7.5%。

    “我们将把更先进实用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带进企业。服务过程中,我同样也从农民兄弟的创新行为上获得了更多研究和启发。”傅建卿表示,“搞农业刚开始大多是满腔热血,但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很难坚持下去。而科技特派员制度像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不仅驱动着科技特派员科研工作发展和业务能力提升,让工作研究和服务更接地气,还能促进农业企业发展,彰显出科技特派员在农业农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