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康美团结村:民喜村美创和谐 共绘乡村新画卷

    优美整洁的团结村村主干道。

    团结村航拍图。

    狭窄旧土路变成了宽敞水泥路;布满杂草的荒地变身老人活动中心;破旧的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环绕……这是近几年来,康美镇团结村村民对村庄变化最直观的感受。

    近年来,团结村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村民的出行更便捷,“幸福指数”更高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庄树鸿黄奕群通讯员陈春红文/图

    建设“老少乐园”绘就幸福底色

    每天一大早,73岁的团结村吉塘自然村村民黄再来总是早早起床,来到家附近的老人活动中心,泡上一壶茶,和老伙计们喝茶谈趣事,好不惬意。“自从村里建了老人活动中心,我们这些老年人每天过得可有意思了,大伙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如今,这里就是老人们的乐园,他们或在阅览室看书、写书法,或在棋牌室打牌,到了晚上,一楼卡拉OK大厅灯光亮起,打开投影仪,放下幕布,就能聆听一场“乡村音乐会”,一天的生活有趣又充实。

    近年来,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团结村村两委和老年协会牵头组织,筹资80多万元,于2020年7月建成吉塘自然村老人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共3层,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四周环境优美,还建有户外篮球场。“这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塑胶灯光球场,一到傍晚就有许多青少年过来运动。”团结村村委会常务副主任黄俊伟说,依托吉塘自然村老人活动中心和灯光篮球场,团结村开展了春节篮球赛、广场舞展演、端午节镇村老协乒乓球友谊赛、元宵节民俗活动等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村民文化生活有声有色。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老人活动中心遍布团结村每个自然村,村民们在家门口便能找到休闲好去处。

    人居环境大改善 村庄旧貌换新颜

    老人活动中心和灯光篮球场只是团结村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创建“和谐村”工作的缩影之一。

    小厕所,大民生。团结村党支部书记侯富足告诉记者,为改善人居环境,团结村把旱厕整治作为突破点。去年8月以来,团结村村两委组织发动全体村民,自觉参与到废旧旱厕拆除、埋填作业,共拆除93个位于主要干道及周边道路的旱厕。2020年8月底至9月初,团结村开展“地毯式”摸排,共排查到60个偏僻拐角的旱厕。截至2020年9月底,全村旱厕全部拆除填埋完成,实现“全村零旱厕”目标,杜绝旱厕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拆除的场地种上一棵棵苍翠绿植,使全村人居环境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全面提升乡村的“气质”和“颜值”。

    与此同时,团结村村两委还在全村开展裸房专项整治、爱国卫生运动及除四害活动;聘请8名专职卫生保洁员、1名河道管护员,新增一批垃圾池、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倡导垃圾分类,垃圾入坑,引导村民投入建设三格化粪池,共同守护美丽家园。这些工作举措也为创建“和谐村”打下扎实基础。

    不仅如此,这几年来,团结村投入上千万元实现全村主干道道路硬化;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全村300多盏路灯安装;投入33万元在全村范围内主要道路、流动人口集居区和主要路口安装32个点位高清视频监控探头;投入40多万元新建公厕3座。

    “以前我家旁边就有五六个旱厕,蚊虫多,环境差,每次经过都要屏住呼吸。”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黄智明忍不住夸赞,“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了,旱厕没了,鸡鸭都圈养起来了,再也不怕踩到‘炸弹’,大家也养成了垃圾归位的习惯,房前屋后都很干净,生活越来越好了。”

    如今,团结村的旱厕没了,路灯亮了,道路畅通了……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移步可见村庄的美丽蝶变。

    移风易俗入民心 慈善新风遍乡村

    高大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塑胶灯光篮球场上,孩子们挥洒着汗水……对于团结小学的变化,学生和老师感受颇深。

    “我读二年级时,学校操场还是土路,下雨天走到教室,都是一脚泥。”五年级学生黄雅雯说,现在新的教学楼、新的教室建成了,新的环境让他们能更舒心投入学习。

    “这几年,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塑胶灯光篮球场,对操场进行了硬化,校园周围也进行绿化,彻底改变了团结小学的老旧面貌。”校长林增发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展奖教奖学活动,学校教育氛围更加浓厚。这些变化,除了镇、村干部的重视和支持,也离不开村民的热心捐资。

    “这些得益于团结村移风易俗活动的深入开展。”侯富足说,在移风易俗的号召之下,村民们为团结小学募集了110多万元资金,用于校园建设。如今,团结村悄然兴起了一股慈善新风,增添了一股“和谐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