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赖香珠李想通讯员刘智雨文/图
日前,一年一度的霞美镇金山村暑期实践班如期开课,有一对父女,再次相约来到金山学堂,为孩子们上课。
昨日,记者来到金山村,近距离了解他们的公益教学生活。
【父亲】
退休义务教学将教育事业进行到底
“同学们,开始上课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奥数……”昨日上午,在霞美金山学堂暑期实践班,只见一位发丝略微斑白,却身体笔直的老师,正精神抖擞地在台前上课。
这位正在上课的老师叫吴鸿池,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64岁。2016年,还在霞美锦堂小学教书的他,就加入公益教学队伍。
“我现在还在打工,退休后你就帮忙分担一下家务,别去了。”2018年退休后,吴鸿池仍打算继续到暑假班帮忙,但妻子并不支持。
“咱们两个孩子都是从金山小学走出去的,要懂得感恩,咱们村的农家学堂办起来多不容易,总要有人加入,它的作用才能一直发挥下去……”吴鸿池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说,最终换来了妻子的理解支持。
如今,吴鸿池每天都会拿着备课本,步行来到离家100多米的暑期实践班,给孩子们上课,下课后再匆忙赶回家为妻子准备饭菜。
不过,他每次都会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农家学堂,为的就是“看”好孩子们。“很多家长要上班,7点多就把孩子送过来了,我就提前过来帮他们测体温、辅导作业,这样也比较放心。”吴鸿池说。
对待孩子们,吴鸿池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寓教于乐”。“暑期班不比平日上课,更多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因此,吴鸿池经常“身兼多职”。上课期间,他时而当起书法老师,教孩子们练习书法;时而又当起语文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古诗词;时而又当起体育老师,带着学生们打篮球、打乒乓球,和孩子打成一片。
“只要自己身体条件允许,活到啥时候就教到什么时候,毕竟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教育。”吴鸿池笑着说道。
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将教育事业进行到底”的那股劲儿。
【女儿】放弃休产假每天两地往返教英语
昨日清晨,在丰州镇一间住宅里,来不及安抚正在啼哭的婴儿,吴倩倩就匆匆出发了。因为在霞美镇金山学堂,还有一群等待她上英语课的孩子们。
来到金山学堂,吴倩倩赶忙戴起扩音器,手拿课本,大声地给40多名学生讲课,其间还不停地喝水。记者观察到,两节课下来她喝了两大罐水。“课上要不停地说话,会比较累。”吴倩倩解释。
“我很喜欢听吴老师的课,因为听她讲课很有趣,而且也容易明白,为我学习英语打下了不少基础。”谈起英语启蒙课堂的收获,来自西山小学的学生傅晶莹点赞道。
吴倩倩是南安市华侨中学的英语教师。2018年,她成为金山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英语启蒙班的老师。
“当时,金山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逐渐成熟,我们也发现许多农村孩子没有条件接受英语教学,于是萌生了开设英语课堂的想法。”农家学堂校长吴金斗介绍。
但是,农村最缺专业英语老师,要找一个愿意参与公益教学的老师谈何容易?得知吴鸿池女儿是英语教师,吴金斗和吴鸿池就做起了吴倩倩的思想工作。
“没问题,暑假我就上任!”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吴倩倩一口应允了下来,这一教就是4年。
吴倩倩深知农村的孩子接受英语启蒙的机会少之又少,许多学生面临着小升初英语学习的压力,但又没有条件接受培训。“而且,这所学校留下了我很多珍贵的童年记忆,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回到当初学习的课堂,换了个身份教书,还是很有意义的。”看着正在努力练习发音的学生,她欣慰地说。
“其实刚开始也有些迷茫,一直以来我教的都是初中段,还从未教过小学生英语,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做好小初英语衔接。”吴倩倩告诉记者,她教的这些学生大部分面临小学升初中,但大多是“英语小白”。
怎么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音标和英文发音,吴倩倩就在课堂上反复地带读并纠正学生发音,教会学生认识音标及发音规则;为了让学生书写更为标准,她就手把手教,并开展书写竞赛;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她还会开展作业展览、口语竞赛,专门为学生出试卷。
更难得的是,去年疫情期间,她仍然坚持为寒假班的学生上课。这一次,还在休产假的她,更是放下家中未满4个月的婴儿,每天骑着电动车,风吹日晒,往返丰州霞美教学。
“吴校长他们也考虑到我还在产假,主动问我能不能来上课,但我想一时半会也很难找老师,于是便决定继续来教。而且只要把时间安排得好,也能回家带孩子。”吴倩倩说,虽然经常没有寒暑假,但这样的生活挺快乐的。
父亲眼中有光、女儿心中有爱,金山学堂里,承载着两代人的教育梦,这对父女的育人之旅,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