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泉,1925年12月出生于翔云镇梅庄村,1948年7月入党,积极参加反“三征”斗争,担任抗征组长,积极开展工作。1949年4月,中共安南同边区县工委领导发起解放翔云的武装斗争,梁金泉奋勇参战,4月27日在围歼龟缩在翔云垂光楼里的国民党南安县自卫队的战争中,为抢占溪湾有利阵地,他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在敌人强火力控制的突出部,不幸中弹重伤牺牲,时年25岁。
■本报记者洪丽燕通讯员潘新法
“梁金泉同志在革命斗争中牺牲,被评为烈士,特发此证……”昨日,在翔云镇梅庄村青少年活动中心革命斗争史室,烈士梁金泉的儿子梁友在看着一张《烈士证明书》,不禁红了眼眶,这是父亲留给他的唯一念想,父亲的事迹也在他的口中娓娓道来。
1925年12月25日,梁金泉出生于翔云镇梅庄村的一户贫农家庭。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民不聊生。梁金泉的兄长梁火灶因不满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被诬为“强盗”“土匪”。1947年5月24日,两名国民党警察欺侮民女,梁火灶因与警察厮打而殉难,梁金泉的父亲也因此精神失常,从此,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梁金泉的肩上。
一次,梁金泉到田间引水灌溉,两名国民党官宦子弟前来挑衅,扬言“你兄已死,把你打死埋在田底,看还会有谁来帮你?”几人当即厮打起来。所幸,有堂亲赶来相助,梁金泉才免吃大亏。这次遭遇也让梁金泉深谙,只有团结大多数人,才有力量。后来,正直勇敢的他组织了一个互助会,并任会长,宗旨是“团结起来,抵抗外侮,一家有难,大家帮忙”。也因此,他成了反动派的眼中钉。
1947年7月24日正值英都赶墟日,梁金泉受雇到英都挑篾货,途经山区小路时,当地国民党保长勾结乡长,将他当壮丁抓走,后来被中共梅庄地下党支部伺机营救了出来。
此后,中共梅庄地下党支部与梁金泉的接触更为频繁,通过引导,梁金泉的互助会成员大部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反“三征”斗争,即抗丁、抗粮、抗税。后来,互助会一部分成员成为游击队员,其余都是拥护地下组织的群众。由于斗争坚决,梁金泉被地下党支部委任为抗征小组长。这个小组成员,既是互助会成员,又大多是梅庄“宋江武术馆”的成员,“宋江”名扬翔云,极大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一次,国民党乡警抓走群众梁高火,抗征队及时赶到,与他们理论,乡警只好将其放回。这件事使梁金泉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也更加明确只有共产党才能救穷人,因此他申请加入共产党。1948年7月,梁金泉经梁后慈、梁文水两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烽火在燃烧,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全国形势大好,解放在即。同年4月26日,中共安南同边区县工委领导边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继福庭武装暴动后,围歼龟缩在翔云垂光楼里的国民党南安县自卫队。战斗中,梁金泉冲锋陷阵,不幸被击中腹部和大腿,倒于田中。因敌人机枪火力密集,游击队一时难以靠近营救。当时,女游击队员王锦治匍匐前进到他身边,他断断续续地说:“嫂嫂……我伤在大腿上,不要紧……你背不动我,枪拿回去给队长……”说完,他把手中的步枪递给其嫂王锦治。
怎料天下起了大雨,直到夜幕降临,浑身已被血水和泥水浸泡着的梁金泉才得以被游击队背回,抬到椒岭村的地下党员梁连福家里。
“当时他已经昏迷不醒,游击队去请医生抢救,但天还未亮,医生也未到,父亲便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了,时年25岁。”想到父亲英勇牺牲,梁友在忍不住哽咽。作为遗腹子,梁友在自小由奶奶带大,小学时,他特地去找曾与父亲并肩作战的梁文水等人了解父亲的事迹,并深深印在心里。长大后,他成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批乡村医生之一。如今,身为梅庄村老人协会副会长的梁友在还是革命斗争史讲解员,一遍遍地将父亲梁金泉等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事迹讲给后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