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1版:要闻 下一版  
下一篇

这份荣誉属于每个南安人!

——南安获评省级文明城市的背后

    在“城市绿肺”中,市民们畅享文明城市创建硕果。图片摄于城西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苏明明赖香珠李想通讯员吴明丽尤朝英文/图

    朝阳初升,清晨的公园春意盎然,伴着春风,在亲水栈道上慢行,看芦苇水中荡漾,白鹭低飞嬉戏,别有一番诗意……在“城市绿肺”中,市民们畅享文明城市创建硕果。

    27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南安市成功摘得省级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南安市创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荣膺省级文明城市后,南安将踏上新征程——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努力推动文明城市工作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南安打造海丝先行先试新门户、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东南沿海智造业基地、绿色生态美丽新市域、文明和谐善治幸福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道德滋养,让更多市民感受文明的魅力,分享文明的“幸福之光”。

    专项行动构建创城“格局”

    “共创文明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去年,南安市创城办就发出文明城市创建“冲锋号”,在全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八大文明提升”专项行动。

    在“价值引领专项提升行动、城市管理专项提升行动、社区建设专项提升行动、农贸市场专项提升行动、消防设施专项提升行动、交通违法专项提升行动、小型餐馆专项提升行动、志愿服务专项提升行动”触角无限延伸中,群众生活处处可见变化。

    “行走在南安大街小巷,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墙上牛皮癣不见踪影了,路边车辆停放更有序了,开裂的人行道彩砖修好了,每天经过的桥变美了。”市民黄女士深有体会。

    原来,在城市管理专项提升行动中,南安市城市管理局就以市区5条主干道、7条次干道和5条主要商业街为核心,实施道路集中修复整治工作。此外,还成立了18支“找茬”小分队,开展“白加黑”巡查行动。

    “我们通过开展创城‘八大文明提升行动’,推动创城工作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面提升、全民共享,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使公共环境和秩序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南安市创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这只是南安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缩影。为创文明新城,南安市成立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并下设1个指挥部办公室和7个工作职能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指挥部统筹指挥、条线部门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年年用力、久久为功,确保创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创建文明城市既定目标。

    干净整洁的主次干道,秩序井然的交通疏导,整齐划一的停车位,随处可见的文明宣传标语,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志愿者和网格员……一幕幕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画面成为当下创城常态,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和谐画卷在南安徐徐展开。

    善行义举铸就城市文明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看“颜值”,更看“气质”。

    南安尚善之风,自古有之。多年来,南安儿女心系桑梓,捐款捐物支持家乡兴教助学、铺路修桥、扶贫济困,积极为家乡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截至2020年,南安实现连续27年侨捐过亿。

    2006年12月,南安正式成立慈善总会,以爱之名,打造慈善之城,助推城市文明。截至2020年11月,南安市慈善总会在“金秋圆梦助学行动”中累计投入善款8834万元,帮助1.7万个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圆了大学梦。

    “中华慈善奖”“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八闽慈善家”“八闽慈善之星”“八闽慈善贡献奖”……近年来,南安慈善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慈善基金规模日益扩大,社会救助能力不断增强。慈善之风,对于侨乡南安来说,已不仅是一种公益事业,更是一张靓丽名片,是烙印在城市骨子里的品质。

    黄朝阳为家乡捐款5亿元;厦门源昌集团斥资3.4亿元建设“昌财学村”;丰州爱心乡贤募集4000多万元,成立南安市丰州镇教育发展基金;从正月初三至今,南安奖教奖学捐资超亿元;洪梅老伯姚振林捐出800平方米的房子,用于修建公益图书馆;86岁老人吕良民捐资60万元奖励诗山中学好老师……

    聚是一团火,“善”是满天星。如今,这座大爱之城正绽放向善之花,一个个好人、一桩桩善举,都述说着温暖与幸福的故事。

    共建共享擘画文明新城

    经过多年的文明创建,南安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文明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草坪、树丛、花丛、石头长椅、铺满鹅卵石的小路……春光明媚的午后,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漫步在水头镇朴一村的乡村小道上,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干净,让人感觉十分舒适。村民吕良山和几位老友闲坐在家附近的小公园里泡茶、聊天,好不惬意,而像这样的小场景在水头镇朴一村随处可见。

    “从这张照片就能看出,村庄村容村貌的变化了。原本破旧的古厝、土坯房,如今都建成了小公园或是宽敞的村民活动广场。”朴一村党支部书记吕子孟说,在过去,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朴一村的生活环境令人不满。参与“和谐村(社区)”创建以来,为合理利用空间,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朴一村创新地将拆除的地方打造成10多个活动广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规整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

    2017年2月,南安推出“六好六无”和谐村(社区)创建活动,每年评选表彰50个“和谐村(社区)”,目的是要以各村的“小创建”会聚全市“大和谐”,让一个个村庄谱写乡村振兴和谐协奏曲,达到串珠成片的效果。

    2018年,南安更是将创建“和谐村(社区)”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结合起来,随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的倡议不断深入民心,在南安的乡村中、社区里,大操大办、炫富摆阔等陈规陋习越来越少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新风尚持续充实村民生活;一笔笔公益捐款不断被投入公共项目建设……清新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此外,南安还将家风建设作为“和谐村(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积极策划开展“家+征文”“家+文明”“家+楹联”等“家+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以家庭为主体单位,大力传承弘扬优秀家风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近年来,扶持培育建成英都镇良山村家训馆、官桥镇“和铺老爹”家风展馆、码头镇畲族文化展馆等家风建设阵地,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培育树立良好家风。组织开展“家+阅读”活动,培育建成“百姓书房”,评选挂牌星级“百姓书房”,构建起群众身边的书香文化圈。

    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文明牵着民生,创城的每项标准都对应着民生的方方面面。“群众的呼声,就是干事的指南”,南安市坚持把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作为基本评价指标,补齐民生短板。

    霞美镇山美村,77岁的独居老人张家买在迁居不久的新房子里度过了第一个新年。这是一座6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一房一厨一卫。小小的空间,橱柜、电视、厨具等基本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此前,老人居住在一座低矮的泥土瓦房里,由于年久失修,瓦片破损让屋顶“开着小天窗”,地面也是泥土。南安民政部门在进行低保家庭安居房建设情况摸底时,了解到张家买的居住情况,根据相关政策,将其列入低保安居工程受助对象。在各级的帮助下,安居房于2020年10月顺利建成,老人从阴暗潮湿的旧房子里迁居到亮堂干净的新家。

    建楼房、修学校、改危桥……一件件利民实事,是南安市立足贴近民心、顺应民意、改善民生的初心,持续做好为民办实事,让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据统计,2018年—2020年,南安市分别组织实施12件48项、12件52项、12件5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教育、养老、住房、医疗卫生、思想文化建设等民生领域,投资金额逐年提升,分别为18.04亿元、20.96亿元、21.78亿元。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是城市大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最好诠释。”南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南安市将积极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城乡群众需求期盼,持续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把南安打造成文明和谐幸福城。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